【共舞长江经济带】全国网络媒体探访古滇湿地 追寻滇池治理之道

09.07.2017  11:33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7月8日上午,参加“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媒体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云南站的记者们,探访了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及古滇湿地公园,追寻滇池治理的举措和成果。

     古滇湿地公园令滇池南岸面貌焕然一新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水域一字排开的“古滇战船

    大家首先乘坐仿制的“古滇战船”游览滇池,随着船身向前,而沿岸景物向后,薄雾笼罩的滇池秀比西子,引得大家啧啧称赞。拍照、留影,记者们都感到舒爽又兴奋。

    据介绍,古滇名城是战国时期滇池流域一个盛极一时的王国,后来突然消失了,但古滇文化却或多或少地流传至今。

    现在的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是云南省力推的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由云南省内实力不俗的诺仕达集团负责开发,项目选址滇池南岸的古滇国遗址,以古滇文化、青铜文化、民族文化等为核心,以文化体验、旅游度假、养生养老为三大主题,打造1.6万亩之大的5A级风景名胜区。

古滇湿地公园里的人工造景

    古滇湿地公园依山就水人工造景1100余亩,由昆明湖、牵星海和采莲塘三大部分组成,种有玉兰、樱花、石榴、海棠等花木。湿地公园还设有5.6公里环滇步道,山水、人文和谐雕琢,令滇池南岸面貌焕然一新,据说跟英国伦敦湿地公园都有得一比。

    诺仕达集团行政中心副总赵豫明介绍,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项目一期预算投资240亿元人民币,

    每平米湿地造价在500元左右,目前也不对游客收取门票,公益性很强。

    还湖泊以湿地,给城市发展新机遇

    在滇池周边,与古滇湿地公园类似的还有捞鱼河等湿地。还湖泊以湿地,是近年来湖泊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滇池治理的重要举措,它在修复重构湖泊生态、恢复湖滨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改善湖滨生态景观,为市民、游客提供赏景休闲的好去处,一举多得,造福自然和人民。

    滇池流域的治理,给昆明等沿湖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滇池及周边沿湖地区,均有潜力打造成为具有高原湖滨生态城市风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体验区,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新窗口、城市创新文化的新载体、城市综合旅游的新地标。

    2016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中华龙舟赛等赛事在滇池边成功举办,为昆明的城市形象大大加分,也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添上了精彩一笔。

     大投入带来好效果,滇池水质持续改善

    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滇池保护治理累计投入509亿元,分别实施了环湖截污、“四退三还”、生态清淤、生态修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外流域引水和入滇河道治理等工程。

    如此大财力、物力和精力的治理投入,也带来了良好的治理效果,2016年1~12月,滇池草海、外海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是近30年来首次,而滇池水体富营养状态也在持续改善,2016年1~6月,全湖水体为轻度富营养。

    国家发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中,滇池流域考核结果为较好。目前,滇池水质趋稳向好,水环境持续改善。

     滇池治理成果显著,多种濒危物种重现

古滇湿地公园里缤纷艳丽的绿植

    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亚平介绍,目前滇池湖滨湿地植物共有290种,较2012年增加49种,并在滇池南岸出现了喜清水性的苦草、海菜花等物种。

    滇池现存鱼类23种,土著鱼类5中,濒危物种滇池银白鱼和金线鲃等重现。

    现有鸟类138种,较2012年增加4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2017年1月,在滇池南岸湿地出现了10只中国一度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而每年冬春季到来的约4万只红嘴鸥,更成了春城一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大批市民前来观鸥。

清晨的古滇名城滇池水域,宁静美丽

    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人口最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滇池流域以占昆明市13.8%、云南省0.78%的国土面积,积聚了全市57%、全省8%的人口,创造了全市80.9%、全省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同时,滇池还是世界关注的高原湖泊,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中的难点。某种程度上,滇池流域承载着云南省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滇池治理的成效,直接牵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败,正所谓“滇池清,昆明兴”,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