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5年内将消亡?看SSD如何颠覆传统存储

01.12.2014  19:14

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是5年左右,SSD一定会代替掉机械磁盘,成为存储介质的主流。因为相对于计算和网络光电一样的发展速度,存储太滞后了,完全不适合未来智慧时代人们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需求。”日前,在主题为“聚焦SSD——闪存在企业存储中的应用和趋势沙龙”上,达沃时代董事长田大庆这样表示。

11月25日,来自闪存技术、创新存储界的厂商,以及intel中国的代表,围绕着目前企业级存储的热点——SSD展开了思想的碰撞。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SSD性价比的提高,SSD替代机械式硬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储存的一切技术和游戏规则必将发生全面的颠覆。而面向云计算和云存储,中国企业将以强大的灵活性、后发优势,获得更多的机会。一些全球的存储巨头或者创新存储生态或许就在中国产生。

SSD替代机械硬盘成大势所趋 2017或是一个拐点

我认为SSD替换机械硬盘用不了五年,五年内就可以把机械硬盘大部分替换掉。”Memblaze公司总经理殷雪冰说。Memblaze为国内一家专注在PCI-E闪存卡的初创企业,近年来已经获得多轮投资,其PCI-E闪存产品已经获得了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青睐与使用。

殷雪冰认为,2017年会是一个拐点,届时,SSD的成本要低于SAS的机械硬盘了。同时,SSD也没必要降到比机械硬盘便宜,因为SSD的存储和读取的效率(IOPS值)是机械硬盘的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只要SSD价位区间进入用户的预期,大家就会综合考虑性价比,开始替换了。

随着SSD在颗粒上更加安全、稳定和可靠,再加上成本的降低,SSD在消费领域的应用盛况,必将在企业级存储领域上演。”Greenliant公司副总裁李炫辉同样对SSD在企业级存储的未来信心满满。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Greenliant,在1991年就推出了业界第一款固态硬盘,并在2005年成为苹果第一款iPodMP3供应商。

根据IDC的市场数据,今年全球SSD销量市场容量已经超过机械硬盘市场容量,有3.05EB了,到2016年这个数据会在8个EB,2018年是19个EB,每年都有50%以上的增长量。目前,名片大小的SSD,容量已经发展到1TB。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械硬盘难望其项背的IOPS值,更有低功耗的特点,在横向拓展上也拥有更大的空间。

事实上,一些互联网巨头都是SSD的受益者。在国外,有google、亚马逊和facebook,在国内,有阿里、腾讯和百度,都广泛的应用SSD于他们的企业级存储系统。特别在双十一,2014年双十一仅仅一天,天猫就实现了570多亿的销售额。带来的并发访问,数据存储和处理、计算的增长,也是几何级的。但消费者感觉双十一上天猫抢购十分顺畅,没有出现像前几年延迟、瞬间有无法下单的情况。这都得归功于SSD在他们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现在像整个阿里和百度的数据处理平台已经达到了实时,可以以秒级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最终的结果,这个前提都是在于采用SSD快速的数据交换达到的目标。

问题是,对于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而言,他们无法拥有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技术团队,资本力量,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SSD建立他们面向云计算,适应大数据和移动互联趋势的存储系统呢?这不能不是一个挑战。

存储介质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看似SSD替换机械硬盘很简单,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工程浩大,且进程缓慢的过程。因为,一旦最底层的存储介质发生了改变,整个计算和存储系统将不能不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否则,用机械硬盘上的思维,架构,去应用SSD,最终可能是新瓶装旧酒,无法发挥SSD的优势。

据了解,在BAT的存储集群架构中,SSD集群是和传统硬盘的集群分离开的。原因是软件无法感知这个平台是采用SSD还是没有采用SSD,不得不把它分成不同性能的集群,然后根据自己需要去定义应用运行在哪个平台上。而对很多企业而言,他可能没有预算,技术团队,单独去做SSD构架。它需要充分利用过去的投资,包括机械硬盘阵列,在这个基础上,去提升性能,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

田大庆表示,BAT等互联网企业的架构在横向扩展,但是横向扩展(Scale-out)其实通过软件定义,软件定义实际上是有瓶颈的,他到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做向上扩展(Scale-up)——单个存储节点性能的提升。这是两条腿相互增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它的核心有赖于系统软件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这一点上,达沃既支持横向发展也支持向上发展,给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技术路线(Scale-fit),达沃时代要做硬件感知的软件系统,实现硬件、软件、应用等各方面性能的全面释放。

据了解,达沃时代提倡的硬件感知软件系统,虽然与大多数软件定义存储的系统相似,独立于硬件。但并不忽视硬件的存在,而是充分理解硬件,并选择性地深度支持,即硬件感知。其存储架构是有底层硬件感知能力的,可以感知到底层存储资源是SSD的还是传统磁盘的,甚至可以感知到CPU计算能力,每个节点处理能力,系统会有这样一个注册信息。随后对上层的应用而言,这些应用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架构,只要定义自己对于存储的特性需求就可以了。比如说需要多大的空间,这个空间的IO性能是多高,延时要求多高,存储空间数据是否要高可用?把这些特性发布给达沃的存储层,这个存储层会根据自己感知的规则划分对应的物理资源给到上层,对于上层是透明的,实现这样一个架构,就解决了异构平台下的硬件感知和上层应用支持的能力。

近年来,各种存储介质风起云涌,各种服务器也百花齐放,达沃时代利用硬件感知的软件系统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可以兼容企业已经购置的硬件,发挥传统硬件的长处,另一方面,则可以应用新的硬件。这种对不同硬件的灵活适应,使其具备积木化的硬件自由配置的能力,即允许用户通过软件定义或应用定义的策略,选择合适的硬件组合。如,消费级闪存+普通磁盘,或者消费级闪存+企业级闪存,从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维度,给用户最多、最灵活的硬件选择。而比如SSD在读取上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存储读取的速度,在性价比等方面大大提升,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发挥后发优势,策动生态圈的力量

SSD在企业级存储的应用,我的理解还是产业的成熟,不单是SSD,软件系统也更加成熟了。Intel中国云计算解决方案架构师朱海峰对中国新一轮存储革命表示乐观:相比国外,中国的公司在存储上比较符合中国的特点,在提供应用和服务上面,可能不弱于国外,甚至是超越国外。而在存储界,以前的产品导向正在为客户体验导向所取代。

以用户体验导向来发展的话,整个产业都会快速转型。未来看我们企业IT架构的话,十年以后,五年以后整个生态系统是怎么样?以用户为导向的事情发生以后,在一个企业的IT架构中可能服务商会越来越少,比如,会不会有数据库提供商存在?而且体量有没有这么大?这都是一个问号。未来可能只有一个硬件提供商还有面向应用的软件服务商,以及最终的用户,可能就这三者,就是互联网模式的生态系统,在企业领域,计算服务领域可能会发生。在生态圈中,厂商怎么找自己的位置,制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可能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目前看传统厂商都有很大的挑战,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本身都很小,比较灵活,没有历史包袱,有后发优势。”朱海峰说。

而要实现客户体验导向,在专业化细分的今天,显然仅仅靠某一个厂商是很难实现的。为此,达沃时代提出了创新存储生态圈的联盟:大家合作共享,依托自己的专注领域和核心竞争力,最终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无缝的创新存储体验,满足企业和组织在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环境下对存储和计算的需求。

我们坚定不移的理念就是共赢。我们一定是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我们的技术价值的,肯定要以合作的方式来做。现在包括服务器厂商,甚至存储厂商也在跟我们谈,我们都愿意开展这类合作。前提是我们想把自己变成给别人提供价值的企业。而从企业整个技术战略上看也是如此,企业在某些技术上一定要把自己做的最专、最牛,跟别人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共赢的生态圈子,越做越大,才能形成整体的颠覆和革命,让客户受益,让产业受益,而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田大庆这样诠释创新存储生态圈的初衷。

据悉,关于生态链建设上,达沃时代凭借ServerSAN技术,首先签约合作的是鹏博士,在其计划中,会联合一批IDC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通过广域存储技术整合成一个大的虚拟IDC云系统,共同开展运营,最后利益共享。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打造生态链的办法和技术,因为IDC本身不是达沃时代的业务,他改造完之后要面对大量企业开展云服务。

闪存是整个IT生态系统里的一环,一定要和合作伙伴、用户紧密合作,洞察用户的需求,找到一条自己适合发展的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生态系统里面起到作用。借用马云的话就是客户要赢、合作伙伴要赢,最后才考虑自己要赢。”殷雪冰说。

的确,一块闪存从消费市场向企业市场的迁徙之旅,虽然是不可遏制的大势所趋。但其中的挑战,各种技术、市场和理念的复杂性,显然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然而,只要我们策动整个生态圈的力量,摧枯拉朽式的革命成功,一定不会遥远。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