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产业 挺起西盟乡村振兴“主心骨”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普洱市西盟县构建起“5+X”产业发展体系,多元化发展产业,让产业项目“多点开花”,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呱呱……呱呱……”经过5到6个月的生态养殖,眼下,中课镇中课村的牛蛙养殖地里,春苗牛蛙到了上市出售的时候,也是村民叶容最忙碌的时候。
“这是我今年养的第二批,前年开始养的时候才有1亩多,今年就扩大到8亩左右,一亩最少可以养出10万只,明年还打算再扩大。”叶容向记者介绍,自己采用“稻蛙共生”的模式,蛙为水稻除草、增肥,水稻为蛙供饵、遮阴、避害,水稻与牛蛙共生长,达到绿色生态养殖的效果,实现“一水双收”、渔农“双赢”。“现在每年都是供不应求,以前都是供给饭店,现在我自己也开了一个美食店,基本可以自产自销。”叶容说。
对于小牛蛙这个新鲜产业未来的发展,叶容信心满满,她表示想带动更多的群众和她一起养殖牛蛙,努力发展“稻蛙”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不仅实现稻蛙互补、一田多用,有效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能吸引游客进行“体验式”观光旅游,促进增产增收。“如今我们已经脱贫了,我计划带动更多村民和我一起养蛙,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村来我们镇观光旅游。现在开始修建高速路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希望和机遇,我离梦想实现也越来越近了。”叶容说。
“作为一名边境乡镇的党委书记,必须肩负起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担子。”中课镇党委书记杨志说。一直以来,中课镇始终把产业作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培育形成甘蔗、橡胶、核桃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开发花椒、茨竹、魔芋、牛蛙等新兴特色产业,努力推动核桃、油菜、蜂蜜产业精品化发展,多元化产业发展,让群众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一产转二产促三产’的全产业链转型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转换率,保障群众的稳定收入,实现兴边富民。”中课镇党委书记杨志说。
走进西盟佤山,到处是洁净美丽的村庄,到处是干部群众大干产业的身影,到处是加速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