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扎西老区群众的心里话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威信这片热土上,革命老区群众盼脱贫、思脱贫热潮涌动。在昨日扎西会议旧址举行的“红色扎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民情恳谈会上,干部群众畅所欲言,讲述脱贫攻坚中的困难、诉求和发展思路。
“我家负担很重,每个月给孙子们凑300元早点钱都很困难。”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苗族群众余发祥无奈地说出家里的困难。
今年60岁的余发祥和年近六旬的妻子不仅要赡养80多岁的母亲,还要照管3个读小学的孙子。多年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一直压在夫妻俩肩上。
余发祥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他家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砖房。但是,3个孙子都在上学,凑齐每个月300元早点钱都很困难,“希望政府把我家纳入低保,每个月能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因地制宜发展苗木产业,魏显富是双河乡楠木村的致富带头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他回到村里发展苗木种植业,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现在村里成立了苗木公司合作社,13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都在合作社里打工。“我们共种了180万棵树,今年计划卖4万棵树,现在全村人都忙着挖树卖树,只要卖到1000万元,群众就能分到四成400万元。”魏显富自豪地说。
产业脱贫的思路引起罗布镇新庄村苗族群众陶明凯的共鸣。以前村里部分群众住在高山上,不通水不通路,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发展产业没有思路。现在,政府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村里的贫困户将搬到公路边居住。“现在交通的问题解决了,水土条件也不错,我们村也计划发展苗木产业,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脱贫攻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扶贫助困的队伍中来。”威信县煤矿老板陈怀仓说。
多年来,陈怀仓一直在威信县煤炭行业打拼,是当地的致富能人。他认为家乡的贫困群众分为两类,一是先天性贫困,二是后天性贫困,前者需要脱贫难度大,后者扶贫要容易得多。从2004年起,陈怀仓每年出资100多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我也支持教育扶贫,留守儿童与扶贫攻坚密不可分。”教育扶贫的理念引起威信县人大代表、县妇联主席陈功燕的强烈共鸣。
陈功燕介绍,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大部分由亲戚照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及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当前我省正在实施‘千户企业帮千村脱贫’活动,恳请更多企业走进红色扎西,为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助一臂之力。”威信县县长肖顺心发自肺腑地说道。
“贫困是威信最大的县情,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恳谈会上,威信县委书记杨家伟表示,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狠抓革命老区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记者 王廷尧 刘红 谢炜 蔡泽华 蔡侯友 杨猛 谭雅竹 崔仁璘 张文峰 沈迅 陈飞 申时勋 罗浩 邢路扬 蔡飞 汪波 徐有定 陈静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