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春城迈向绿色崛起 昆明市夺取开门红追踪

11.01.2017  17:38

去年12月14日,昆明举行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在论坛上,《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正式出炉。

规划》开宗明义:把昆明打造成健康产业发达、健康文化鲜明、健康服务完善、健康春城品牌靓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健康之城。

打造中国健康之城——这是昆明对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高度的理解和积极呼应,不仅推进昆明的发展能够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而且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争取获得更高的演绎平台,让昆明激发支撑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强劲动力。

打造中国健康之城——这表明昆明坚定推进绿色发展,依靠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幸福指数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昆明城市形象的发力点,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从“健康”破局,昆明谋划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在发展动能转换上努力追求活力春城“绿色崛起”。

把滇池治理作为一面镜子

去年9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发布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中,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结果较好,得分为72.7分。这个历史最佳成绩是近年来滇池治理成效的最好证明。

就昆明而言,滇池治理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昆明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试金石’,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昆明市委、市政府这样定位新时期滇池治理工作。

不再单纯就治理而治理,昆明把滇池治理作为全市转换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和完善“六大工程”,提升滇池流域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湿地净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效能。到2020年,力争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山区在滇池草海片区的开发建设将充分体现“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园林城市意境,提出3年内将草海打造成为融时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客厅”。

量水发展、以水定城”,根据水资源量和滇池保护治理的需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更严厉的约束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根据滇池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量,昆明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

两核”中的一核即包括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在内的老城区,将有序推进人口转移、功能疏解,加快工业企业搬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而另一核呈贡核心区和已托管的马金铺、洛羊、大渔、七甸4个街道办事处在内的呈贡新区,将有序承接主城四区人口和功能转移,建设全省信息产业发展高地、信息产业核心区,打造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

位于“一极”的滇中新区,将着力提升新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成为支撑昆明、带动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两区”的一区是城市发展拓展区,包括晋宁县、宜良县、富民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安宁市、嵩明县。通过加快产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的重要承载区。另一区是城市发展辐射区,包括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川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升特色产业聚集功能,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六条经济走廊即主城—晋宁辐射玉溪、普洱经济走廊;主城—宜良—石林辐射红河、文山经济走廊;主城—安宁辐射楚雄、大理经济走廊;主城—富民—禄劝辐射攀枝花经济走廊;主城—寻甸—东川辐射昭通经济走廊;主城—嵩明辐射曲靖经济走廊。每一条经济廊道都注重辐射省内其他州市,突出昆明作为“火车头”的带动作用。

将区位优势化为开放动力

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一次次国际性、全国性的盛会举办,带来了思想的碰撞、项目的落地,更一次次展示昆明开放的气度和决心。

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昆明已经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形成重要支撑。

去年12月27日,昆明综合保税区通过省级相关部门联合预验收,并签署预验收纪要。这标志着昆明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完成,正式进入封关验收程序。在投入封关运营后,昆明综保区将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和对全省开放辐射带动的平台作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引擎。

使一座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是技术与创新。汇聚了云南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9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大量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到2020年,昆明将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心示范区。

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一网五平台”、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昆明分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银政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全方位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进入园区设立区域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和分支机构。策划特色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使昆明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品牌文化活动重要举办地;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创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海关总署官网日前发布的《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昆明中欧班列昆明铁路场站对外开放项目和昆明航空口岸,已被列入该项国家规划,这意味着昆明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用全面小康引领健康发展

作为全省首批、昆明首家脱贫摘帽县,禄劝的脱贫攻坚走出决战决胜的关键一步。到目前,禄劝贫困退出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禄劝县县长李开德说。

脱贫是民生之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是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2016年,昆明累计拨付各类扶贫资金90.72亿元,全市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663人,禄劝县率先脱贫摘帽。

作为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会城市,昆明还有东川、寻甸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倘甸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少有,脱贫攻坚任务之艰巨不言自明。

共圆全面小康梦。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的工作思路,昆明市以“七个一批”为工作路径,整合扶贫资源,推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寻甸县、东川区如期脱贫摘帽。

寻甸县重点强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帮扶,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脱贫攻坚全面“换挡提速”。去年实现4个贫困乡镇、32个贫困行政村、3.88万人脱贫出列,为今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东川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脱贫攻坚顺利完成。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昆明市委、市政府抓紧补齐民生“短板”,不断织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教育是百年大计。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高中教育质量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构建中高职融通、产学研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

保障是幸福所系。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加大对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群体的救助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中国健康之城。

2017年开年,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来到盘龙区金星社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他要求牢固树立让群众满意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价值的导向和问题的导向落到为民办实事,昆明人正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变化中的温度。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菊娟 雍明虹 茶志福

相关报道:

在转换发展动能中锻造龙头 昆明市夺取开门红追踪

【短评】激发新动力

【促跨越·奔小康】夺取开门红,昆明底气何来

【短评】只争朝夕 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