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更新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 改造110个城中村
家住新河村的杨天鸿前不久搬入了回迁房小区,小区环境优美,繁花似锦、绿树葱茏,从昔日破旧的砖结构老房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让今年65岁的他乐得合不拢嘴。小区为板式结构,8层楼高还带电梯,他特意选了5楼的房子,就是希望能近眺小区美景及不远处的滇池。小区旁边还新建了湖滨生态湿地公园,让他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期待。
他的生活变化,是昆明市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累计完成改造110个城中村,安置93276户,安置面积1483万平方米。昔日的一批“都市里的村庄”实现华丽转身。城市改造也从粗放式、无序化、点散改造转变为精细化、有序化、连片改造,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多措并举解决烂尾楼项目问题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更新改造是上级关心、领导关注、群众关切的焦点。昆明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有395个。在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初期,部分项目由于进入门槛低,参与改造的企业良莠不齐,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缺少运营团队和后续资金支持,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出现烂尾。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烂尾及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多措并举,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接盘,盘活了沸城(下马村)、神州天宇广场(羊肠小村)、螺蛳湾商业中心(螺蛳湾村、黄瓜营村)、中望城(塔密村、五腊村)等一批烂尾项目;西南海(太河片区)等项目已进入破产重整、破产重组程序,通过债务削减、债务重组的方式激活项目,法院裁定后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专项清查和清理结算,再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重新启动项目开发建设,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村民享受“同城同等”公共服务
中望城项目曾经是昆明知名的烂尾楼项目之一。项目于2010年启动拆迁改造,但在2014年由于一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塔密、五腊城中村改造项目处于停滞状态。2016年,官渡区积极推动项目重启,引入了云南奥斯迪公司、云南俊发地产,有效破解项目难题。
为了不让回迁的村民失望,官渡区通过优先回迁房建设,于2018年6月完成五腊项目回迁安置房的交付,共涉及1246户2455套,回迁面积25.8万平方米。如今,村民们已经喜迁新居。
昆明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城市更新改造使城中村村民真正融入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中,让城市更新改造后的村民同全市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让每一个村民真正享受到“同城同等”的公共服务。据统计,截至2020年7月31日,累计移交中学20所、小学52所、幼儿园82所、社区用房11万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8万平方米、生鲜超市2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262万平方米。
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以来,配建并移交中学12所、小学32所、幼儿园52所、社区管理用房9万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3.4万平方米、生鲜超市1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3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地率从37.3%提高到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0.38平方米增加到10.93平方米。
以大项目带动城市更新改造
针对目前存在的城市更新改造涉及的烂尾项目,昆明市将深入推进、全面梳理,一个项目一个方案,分类处置。
通过政策支持化解一批。在不突破项目总用地规模、总建筑规模、容积率,满足公建配套、交通承载力的前提下,项目用地可由房地产企业申请调整商住比。通过联席会议化解一批。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属地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加强部门之间以及与属地政府联动,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通过司法处置化解一批。切实发挥司法部门在城中村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对烂尾楼、城中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涉法涉诉项目依法依规快审快处一批。通过市场手段化解一批。对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推进滞缓的项目,鼓励社会投资人与其债权人锁定债务,采取债务削减、债务重组的方式,激活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项目。
在下一步的城市更新改造开发中,昆明将加强对城市更新改造的产业引导,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抓手,坚持大片区开发、大项目支撑、大企业主体,把集中连片开发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原则,对翠湖西片区、老螺蛳湾片区、东白沙河片区等片区进行重新梳理并规划定位,彻底改变零散开发、片区分割、“打补丁式”的改造模式。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以大项目带动城市更新改造,确保昆明城市更新改造积极稳妥推进。(昆明日报 记者吴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