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助推平安和谐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省妇联省综治办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纪 恒 (2011年4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省妇联、省综治办在文山召开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和全省群众工作会议暨全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昨天,大家先后参观了妇联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示范点(西畴县兴街镇安乐村委会克广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示范村(砚山县稼依镇新寨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砚山县平远镇田心清真寺)。刚才,会议命名表彰了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县(市区)、示范社区(村)和“平安家庭”示范户,文山州、玉溪市、楚雄市作了大会交流发言,省妇联主席胡有兰同志作了讲话,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希望大家向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学习,扎扎实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和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社会管理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与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相适应的,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社会形势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一空前的社会变革,使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较短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给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今年2月,中央举办了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周永康同志在研讨班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全面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管理理论和群众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云南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宗教复杂的实际,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通过不懈努力,我省局部地区、领域和环节社会管理较为薄弱、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大为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全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省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二是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亟待加强;三是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四是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敌对势力加紧实施渗透破坏活动;六是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七是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八是公共安全事故高发多发;九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亟待加强;十是信息网络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既有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带来的问题,也有我们工作不到位带来的问题;既有长期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既有社会建设滞后带来的问题,也有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不够造成的问题;既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既有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云南特有的个性问题。总的来看,这些问题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二、立足实际,把握规律,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立足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八个进一步”要求和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在全省群众工作会议暨全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提出的十项重点工作部署,加强实践探索,着力把握规律,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这一基础。当前,我省的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在众多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为解决其他矛盾奠定坚实基础;而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二,要突出抓好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按照法治平衡原则,合理制定社会政策,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努力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居住难、养老难等一系列难题,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向心力。
第三,要突出抓好基层基础这一重点。当前,大量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和源泉也在基层。要把更多的精力、财力、人力、物力投向基层,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壮大基层力量,筑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要针对“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新情况,加快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把社会管理的重心放在社区管理上,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社区,把各种工作力量集中到社区,把各种管理资源整合到社区,使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结合点和有效抓手。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以社区管理为平台,充实和整合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统筹协同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组织基础。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班子、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要赋予基层组织社会管理的职能,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同时,要更加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建立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机制,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当前应抓好的基础工作包括: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完善人口管理和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对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督的机制;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滇活动的联合管理机制;建立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实施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等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一旦出现问题基层组织能靠得住、拉得出、化得了、稳得住,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四,要突出抓好群众工作这一法宝。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把维护和实现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社会管理全过程。要坚持用群众观点统揽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和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大下访”、“网络信访”等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第五,要突出抓好改革创新这一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激发活力和动力。我们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开阔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怀,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努力解决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大气力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取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管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改变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既要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尽快从传统管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要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的方式,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在管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努力改变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总之,要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管理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三、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社会支柱。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精神,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承担起社会协同的重要职责,引导和带领妇女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一是 着力加强思想引导,把广大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妇女,引导妇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是 着力改善妇女民生,让妇女群众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要发挥妇联组织的协调优势,认真履行代表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帮助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岗位成才,大力开展失地失业妇女、城乡贫困妇女、老龄妇女、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帮扶活动,扎扎实实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是 着力教育和引导妇女理性维权维稳,在促进和谐建设中有所作为。要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特别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工资待遇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建立健全妇女维权网络,进一步推广“三联三进”做法(妇女维权站进入综治中心、妇联主席进入综治领导机构、妇联维权专干进入综治工作班子,来信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排、维权服务联动),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点)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建设和谐社会打牢基础。 四是 着力增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职能,强化“联”字优势,广纳社会资源,壮大工作力量,丰富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改进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 着力夯实妇联基层基础,切实推进“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要在巩固现有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在城乡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探索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形式。要选好配强基层妇联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联干部工作能力,引导妇联干部创先争优,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要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建好、用好、管好“妇女之家”。 六是 着力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妇联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妇联团体会员的功能和作用,在社会组织中灵活多样地建立妇女组织、有效地开展妇女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对社会上自发的妇女社团的指导、引导、吸引和凝聚,积极发展壮大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妇女参与多种形式的巾帼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增强公民意识,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妇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研究、带头抓落实,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新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托党群共建,切实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使基层妇联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做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非凡首创和崭新实践,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功之路。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各级综治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谋划,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开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当前, 一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对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地区工作的指导,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突出加强行政调解,推动部门履行职能化解矛盾。 三要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严厉打击、严密防范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行动。加强科技防范工作,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四要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发挥其基层服务管理平台的联动功能。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重点抓好村居(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综治工作站(室)建设。同时,各级综治部门要积极支持妇联把建设平安家庭、调解矛盾纠纷、接待来信来访、法律宣传服务、制止家庭暴力等多项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工作,纳入当地综治工作总体部署;积极配合妇联开展来信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排、维权服务联动等工作,切实把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到妇女群众心坎上。
同志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携手开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助推平安和谐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