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04.03.2015  20:27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这种顶层规划以后,我们应充分看到希望之所在——就是调动一切潜力和积极因素,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取向,对接“新常态”,打开新局面,打造升级版,把我们增长质量真正提高起来,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共赢和平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勾画了“新常态”的九个特征。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要调动一切潜力和积极因素,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取向,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是三个关键词

    “新常态”的第一个关键词为“中高速”。“中高速”就是会以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来取代原来的旧阶段。“新常态”的“”字,首先表现运行形态上的这样一种变化和阶段性的转变。“”字后面跟的是“”字,所以还得进一步考虑中高速在“”之后,怎么样趋稳,怎么样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为常态。政府关于年度GDP的具体量值的设定,应该是一个预期值。“7.5%左右”的表述,代表的是一个区间,这个区间还要进一步在探底过程中间明确它的可接受下限。实质的问题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间,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是不是得到提高,人民群众是不是得到实惠——因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落到“以人为本”的本原追求上。

    第二个关键词为“结构调整优化”。实际生活中间密切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实惠和幸福感的,一定是资源配置中的结构优化。把经济增长质量的追求体现在结构调整、结构优化上,我们对“新常态”的认识在第二个关键词之下就深入得多了。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上可以验证:如果我们看到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中能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也就是在真正落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我们说了多年的要求。在经济探底过程中,GDP增长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间增长质量是不是真的提高,综合绩效是不是进入了上升轨道。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驱动”。这些年来,“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从宏观的角度看,制度创新至关重要。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是经济社会制度安排必须要完成的转轨,以继续“大踏步地跟上时代”。“新常态”之下,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制度安排、机制建设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应该合成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互动的发展潮流,来支撑我们的“新常态”。按照合意的这样一种前瞻和预想,要争取给出对冲我们面临的下行压力后一定的净升值,即对冲下行压力以后,净的上升值能够对接到比如说7%左右、尽可能长的增长平台上,这样的增长状态有质量,由其带来的升级版的种种正效应,就可以给人民更多的幸福感。而且,增速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大规模经济体里面,仍然是名列前茅的高增长。中高速的增长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经济体的领头雁、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代表来说,如果在未来8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段里面,能够维持实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同时成功打造升级版,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一定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把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继续稳增长。第二,培育新的增长点。第三,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第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如“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第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目前这个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很多很实际的问题,如大家所关心的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等。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公租房廉租房概念并轨,因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难形成清晰界线了;又如顺应老百姓的需求,推出“共有产权房”,比公租房的“档次”高一点,购买者多出一点钱,有部分产权的特征,而入住者收入还会继续提高,若干年以后在他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再出一笔钱,把这个部分产权房变成完全产权。这种事情,要充分优化设计。此外,我国新医改还在攻坚,怎么样在这个世界性难题方面交出高水平的答卷,还要共同努力。

    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常态”的打造方面,中央在给出九大特征的具体描述、八个“更加注重”以及五项任务的这些要求之后,还有宏观政策方面的交代:2015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面对未来,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中国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市场潜力最大、增速最高的一员,特别是弹性即可塑性、回旋余地和“后发优势”,绝非其他大国可攀比。在走向和适应“新常态”时,还要引领“新常态”,我们要有这种基本信心:中国的改革需要攻坚克难,会有一些困难,也不排除会有一些曲折。但是要充分意识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这种顶层规划以后,我们应充分看到希望之所在——就是调动一切潜力和积极因素,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取向,对接“新常态”,打开新局面,打造升级版,把我们增长质量真正提高起来,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共赢和平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