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之路,还需继续“除冰”

22.06.2015  09:52

去年,叶雅(化名)的病情忽然恶化。老公带她走遍全国各大医院,除了换肾别无他法。如今,她每周要做两次血液透析,仍在苦等肾源。

类似的患者,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很多。在等不到肝源的情况下,患者李刚(化名)主动向医院提出申请,自愿将身后有用的器官捐出。

这里,有着各种揪心和无奈。“很残酷。一个生命逝去,才能换回我的新生。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叶雅说。

今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死刑犯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渠道。另一个现实是,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仍然较低。全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例。凡是有资格的医院,患者都排成了长队。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开始持一个接纳的态度,很不容易。然而,目前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瓶颈。”作为中国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任李超如此说。

中国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主任李超。

活体器官移植,“我并不赞同

2006年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器官移植工作。李超感受最深刻的,是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家属救治亲人的急切。他接触的一部分患者,就是活体器官移植。

很多是妻子给丈夫、父母给孩子捐献器官。一个健康人走上手术台,献出一半的肝脏或肾脏,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但他们术后醒来第一句话都是‘成没成’?这是让我最感动的。”李超说起一个案例,父亲给孩子捐肝。术后第二天,刚醒来的父亲拼命起身去看孩子,李超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他依然不放心,一定要自己去看。

而另一个案例,手术失败了。“妻子给丈夫同时捐献了肝脏和肾脏,但最后器官没有成活。当时所有的家属都在场,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后来,家属主动找我们商量,要瞒着妻子。但这种事,能瞒得了多久呢……

每一次活体移植,无论成功与否,都有故事。长期接触患者下来,李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并不赞同活体器官捐献。我觉得,这对于伦理要求来说是不吻合的。一个健康人做出重大牺牲去挽救一个不健康的人,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几种:一是他维系了自己的健康,也达到了救人的目的,这是最好的一种结果;第二种就是他的健康没能维系,病人也没有救下来,这是最坏的结果。事情会往哪方面走,没人知道。

第一次OPO手术后,放下了忐忑

2008年,中国开始着手建立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体系。这一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派李超和副院长冉江华到美国学习。

因机缘巧合,他们加入了建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的工作中,专门负责研究先进经验,撰写可行性报告,并参与拟定草案。这也是李超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有关器官捐献的工作。

其实当时我们出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但还要写一份关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可行性报告送往国家卫生部。”这个任务一度让李超很纠结,“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而我的专业是重症医学,器官捐献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是妻子的一个越洋电话,让李超豁然开朗,“你现在的专业只是在救一小部分人,如果你参与了国家层面的工作,你就能救更多的人。

在美国半年,李超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器官捐献工作上面。而回国后,一个患者的故事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2012年,12岁的普洱男孩李天军患脑部肿瘤,虽积极抢救仍无力回天。在孩子病情危急的时刻,素不相识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而在孩子去世后,家属主动申请自愿无偿器官捐献。两个肾脏、两个角膜,经卫生部网络分配到北京309医院,成功挽救两个患儿的生命,使两个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这是我们医院做的第一例OPO手术。在此之前,我无数次预想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真正亲历了整个过程,这些忐忑都放下了。其实,大部分人对人体器官捐献的工作是支持的。”李超说。

如何利用无资质医院的器官资源?

2013年,中国规范了器官获取组织,也就是规定了什么人才能捐献器官,由什么人、什么组织或机构来做获取工作。

西方国家像美国、西班牙都有自己的获取组织。由这个组织来组织整个捐献过程,移植中心的医生是不允许参加的,避免某种程度的功利性质。《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也规定中国的所有器官捐献工作必须由这个组织来完成,和国外是一模一样的。”李超说。

2014年12月3日,中国器官获取组织成立,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昆明召开。

仅在2014年一年内,全国完成的器官捐献就达到1698例,而2010年到2013年之间总共才完成了1400多例。与此同时,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死囚器官。而2015年1月到3月,器官捐献数量达到了2014年同期的两倍。

虽然成果可喜,但目前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比如,没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每年会浪费很多可移植器官资源,因为无法很好地开展相关工作。而有捐献意愿的患者或家属,由于没有一条畅通的渠道,达不成捐献愿望。”李超说。

如何让所有器官捐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李超还特意提到了一件事。他发现,中央电视台从今年4月份开始关注器官捐献的正面报道。“央视报道了脑死亡的器官捐献,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脑死亡立法,这将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推动。我个人觉得,中国离脑死亡立法不会太远了。

器官捐献“中国标准

2010年和2011年,中国两次颁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并把中国捐献人群分为三类:

1 脑死亡器官捐献。和国外标准一样,虽有心跳但无自主呼吸,脑功能已永久性丧失。

2 心死亡器官捐献。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后,其他器官经过评估还可以用于捐献。

3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在病人脑死亡的情况下,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家属,病人已经无法挽救。家属自愿放弃治疗后,病人心脏自然停跳。试点经验表明,合理采用脑心双死亡捐献器官,临床疗效与脑死亡捐献效果相同。

●中国现在执行的相当一部分器官捐献,就是“脑心双死亡”。因为中国目前尚无脑死亡立法,这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原因。将国际上的“脑死亡”和传统的“心死亡”概念有机结合,并结合国情积极推动开展“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WHO认为,中国的这三种分类标准,是对全世界的器官移植、器官捐献的一个贡献。

云南信息报 汤兴萍 李婷 吴文耀 高卓鹏 郭秋月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