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不负期许 洱海水更加清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四周年系列报道①

16.01.2019  18:26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采取断然措施,先后拆除违章建筑2535户,暂时关停流域核心区内违规经营餐饮客栈2498户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加快洱海流域农业转型升级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高位推动“三线”划定生态搬迁,完成涉及8个镇、24个村委会、1806户的洱海保护“三线”划定生态搬迁任务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五级河长22123人

 

□ 本报记者 张红梅

2018年12月洱海全湖水质为Ⅱ类,全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是2015年以来保持Ⅱ类水质最多的年份。”岁末年初,来自州环境监测站的洱海水质监测结果是喜讯,亦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用数据说话,用行动守约。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在同当地干部合影后他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此情此景,如在眼前;谆谆嘱托,铭刻心间。四年来,我州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以“保护洱海,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行动自觉,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全力守护这泓清水。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采取断然措施,先后拆除违章建筑2535户,暂时关停流域核心区内违规经营餐饮客栈2498户;组建了州、县市一线指挥部,派驻了16支乡镇工作队,实施了以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为重点的“七大行动”。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着力构建截污治污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在洱海流域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3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2座,新修污水收集管网2628.68公里、化粪池10.05万个、尾水塘库湿地92片,与既有工程设施并网运行后,初步构建起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洱海流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洱海流域可持续绿色发展。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高位推动“三线”划定生态搬迁,完成涉及8个镇、24个村委会、1806户的洱海保护“三线”划定生态搬迁任务,高起点高水平规划“1806特色小镇”,启动环湖生态廊道建设,努力构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和生态空间,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五级河长22123人,全州632座水库、2195座坝塘、1171条沟渠、8座湖泊、946条河流和148.1公里环湖岸线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与2017年相比,入湖河流总磷、总氮污染负荷分别削减41.39%、15.8%。

为了这泓清水,我州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开启新时代洱海保护治理和大理发展新征程。环湖截污、生态搬迁、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矿山整治、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战鼓再擂,洱海保护治理已从单一的“治湖”向改善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推动洱海流域绿色发展不断迈进。

你看,水下的沙滩都清晰可见。”“快看,那些水草,像不像水下森林。”走在洱海边,近岸水体的变化被人们所感知。据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介绍,当前全湖水生植被面积为近15年来最大;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背角无齿蚌等出现生息繁衍的迹象;入湖的溪水清了,洱海岸边能看得到底了,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也多了;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

虽然,洱海水质向好的拐点尚未出现,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的‘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一定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驻大理市海东镇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队队长张灿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