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苗”吐“新绿” 李纪恒再访秧苗村

02.08.2016  10:43

7月31日,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调研期间,专程到旧莫乡秧苗村进行回访。

沿着山路,李纪恒一行在山间行进。山坳里,一个新楼林立、风情浓郁的小山村映入眼帘。

李纪恒一下车,村民小组长就迎了上来。“老陈你好!”李纪恒一眼就认出了陈文刚,拉着他的手往村里走。

陈文刚边走边说:李书记,这两年秧苗村的变化可大了。李纪恒说:是啊,我今天就是专程来看看你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大家一边聊着村里的变化,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景。

2014年7月3日,时任省长的李纪恒冒雨第一次走进秧苗村,这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穷山沟让人心情沉重:全村87户仅有1户住砖房;390名村民人均耕地仅0.25亩、人均有粮仅27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石漠化贫困地区。村里流传着一首民谣:“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石头无粮收;秧苗村里无秧苗,全村群众心很愁。

那时的秧苗村看起来更像个“枯苗村”,群众没有热情、更缺乏信心。

怎么办?怎么干?李纪恒在深入调研、与县乡村干部会商的基础上,对秧苗村发展提出思路:千方百计改善发展环境,发展产业,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尽快让秧苗村走出贫困、富起来。

随后,在“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精神的激励下,一场围绕脱贫的攻坚战在这个小山坳里打响了。

两年来,村党支部11名党员冲锋在前,组成党员突击队,发动并带领群众一起干。

两年来,全村村民自力更生,以10户为一个小组实行互帮互建,争当发展“主人翁”。

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整合700多万元资金,破解出行、上学、饮水、住房、增收“五大难题”。

两年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织专业合作社,养殖产业发展带动了种植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的门路越走越宽。

两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这里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

如今的秧苗村,进村道路全部打通,村内主干道全面硬化,“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如今的秧苗村,新建水窖89口,实现户均一口,饮水不再贵如油;如今的秧苗村,累计新建住房76套,改造危房23间,群众圆了住房梦;如今的秧苗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46人,群众集资入股13.8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户均增收2万多,贫困落后的帽子即将摘除……新村新貌让人欣慰。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两年内已经有22个外村姑娘嫁进我们秧苗村了!”陈文刚的一句大实话引得大家会心大笑。

李纪恒接过话头说道:“过去的秧苗村,山清水秀风光好、只见阿哥不见嫂;现在的秧苗村,山清水秀风光好、又见阿哥又见嫂!”他说,秧苗村两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扶贫开发既要修路建房,更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群众持续增收,只有这样,“枯苗”才会吐“新绿”,“秧苗”方能奔小康。

记者 尹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