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群众共享科技扶贫成果
特写
国庆长假刚过,8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的科技扶贫小院内,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指导班”迎来新一批畜禽养殖班120名学员。在为期3个月的培训里,7位云南农业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负责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指导,朱有勇院士也将亲自授课指导。来自全县20个乡镇的各族群众将聚在这个拉祜族小山村学习增收技能。
蒿枝坝村民小组是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后建起的“科技示范园”,不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到村中开展扶贫,院士团队还将冬早蔬菜、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和畜禽养殖等项目示范基地建在村里,并从去年开始开班“院士指导班”。去年240多名来自全县的各族农民群众到基地进行短期培训,不仅和村里的拉祜族群众一道在田间地头跟着院士、博士、教授学习,在学技术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都住在村民的家里,在这个拉祜村寨里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我家里住进了一位哈尼族人、一位傣族人,大家一起跟着院士学技术,现在我们都成了好朋友了。”开班前,村民刘扎丕便开始忙出忙进,将自家三间卧室腾空一间出来,让远道来村里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学员居住。闲暇时,他也将自己种植马铃薯的心得和学员分享,共同进步。澜沧县勐朗镇那养村民小组的刀志荣是傣族,去年,他有幸成为马铃薯和蔬菜“院士指导班”的一名学员,培训后,他在自家地里种了3亩多冬季马铃薯,今年初喜获丰收,收入近2万元。
“指导班就像一个民族大家庭,院士的科技成果将各族群众聚在一起,学科技用科技,一同奔小康,各族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中国工程院派驻竹塘乡挂职副乡长的毛如志说,今年计划举办10个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涵盖各个民族的农民群众,将培养各族致富带头人600余人。目前,今年林下三七班、中药材种植班、冬季马铃薯和蔬菜班等陆续开班。通过“院士指导班”,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培育一批面向农村的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 沈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