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剑川
□ 特约记者 陈永和
通 讯 员 康东福
走进剑川,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往昔臭水横流的“水阁潭”片区,变成了景色别致的赵藩文化苑片区;走进剑川,看到的是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外地人,走在古城西门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变了,剑川;剑川,变了。
2011年6月剑川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城镇活县”的发展战略,强势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几年来全县呈现出投资增长较快,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建设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的好势头。随着大丽高速公路的贯通,剑川已成为大理连接丽江,通向香格里拉,北进川藏的门户,成为闪耀在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发展数字在变 实力强后劲大
近3年来,剑川县以城市、项目、工业、产业、旅游、融资、生态、扶贫八大抓手,以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项目、大投入推进大发展大跨越,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州前列。
今年以来,剑川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改革发展主旋律,打基础、增后劲,上项目、稳增长,抓产业、调结构,转作风、强保障,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呈现“两升、三快、四进”三个特点。“两升”:工业增加值增长11.7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6%。“三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36.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四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增长22.8%;财政总收入稳中有进,增长1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进,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进,增长10.1%。
城乡面貌在变 人居美环境好
剑川县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6174个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发展到5平方公里,拓展了近一倍,城镇常住人口突破5.2万人,城镇化率达29.7%,绿化覆盖率达19.13%。“五纵五横”路网已经形成,城市框架格局形成,县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剑川县先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剑川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形成了县城“一湖两轴两区两带”功能结构统筹规划区和“一心两园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组建了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古城保护与开发领导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古城护城河、名人故居等古城“记忆”工程得到修复。
象图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扎实开展,老君山整乡推进和黑潓江沙溪片区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完成整村推进31个村,完成了93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投资2.32亿元完成了18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00个自然村实施了点亮乡村工程,农村基本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全覆盖。
内外人气在变 旅游兴投资旺
据统计,剑川县3年来新增外来人口8647人,新注册工商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8.64亿元,累计引进县外到位资金67.7亿元;新增个体户2074户,新增从业人员3025人。
县城王记凉粉的老板段铁梅说:“大丽高速公路通车后,店里面的游客增加不少。尤其是春节、国庆期间,游客排成长队等吃早点。”沙溪“茶马之家”李德斌老板谈到,每天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沙溪,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活力。今年1至8月,剑川县共接待游客182.11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13.77亿元。
剑川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抓手、加快发展的主推手,放胆招商、放手引资,招商引资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州前3位,今年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76亿元,同比增长106.71%。同时,通过加快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培植迈出新步伐。
干部作风在变 精神佳干劲足
事业兴,得益于干部作风的转变。3年来,剑川县各级干部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苦干加实干、能干加巧干、会干加快干,全县干部职工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
剑川县干部还是原来的干部,只是调整了思路,强化了重点,完善了考核,转变了作风,把能量、智力、才能激发出来,凝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释放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奏响了改革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