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举行2019年2月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

28.02.2019  02:30
  2019年2月27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发展改革委2019年第一场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2018年,各位媒体朋友在报道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宣传解读重要政策、引导社会预期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代表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办,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我委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帮助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各位朋友!2019年,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强化宣传报道的要求,我们将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沟通协调,更好保障媒体的采访报道需求,进一步强化互动,增强新闻发布时效性、针对性。希望我们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准确传递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在正面引导中稳定预期,共同为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我先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当前经济工作推进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工作早谋划、早部署。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两会”先后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对一季度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了全省“稳增长22条”,并于本月在曲靖市召开了部分重点州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夯实措施,狠抓落实推进,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各地坚持跳起摸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已召开人代会的13个州市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情况看,有9个州市增长目标高于全省:分别是保山、迪庆10%,楚雄、文山10%左右,临沧9.5%,红河9%,西双版纳、丽江、普洱为9%左右;有4个州市增长目标与全省相当,分别是曲靖、玉溪、德宏8.5%,昆明8.5%左右。这些预期目标安排,既体现了各地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决心,也契合实际、反映了各地增长潜力。 二是细化稳增长措施,加强运行调度。截至目前,已有保山、楚雄、红河等8个州市出台本地区稳增长政策,进一步细化措施、推动落实。一些州市通过经济工作会、动员会、分析会等多种形式抓落实,也有一些州市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分析机制。比如:楚雄州实行“五个一”制度(州级责任部门每月分析一次、分管副州长每月召集分析一次、经济运行分析领导小组每月分析一次、州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副州长汇报、州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常态化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曲靖市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工作机制,实时监测分析“1+4”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三是围绕重大项目全力做好投资工作。一方面,全面梳理充实投资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比如:文山州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项目包装走群众路线,扩大项目策划群体,面向全州各方面征集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和深加工,夯实项目支撑。昆明市按照1:1.5的比例建立投资支撑项目库。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比如:昆明、大理、怒江等州市纷纷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昆明市着力破解“审批周期长、项目落地难”等突出问题;大理州梳理项目融资需求,通过对接会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红河州将201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2月11日举行了一季度1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楚雄州计划全年集中开工重点建设项目四批。 四是积极促进消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各州市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大力促进市场消费。比如:保山市抓住春节假期时机,积极推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珠宝、汽车、电器等批发零售行业销售增幅较大;大理州开展文旅品牌主题宣传营销活动,推出系列旅游优惠政策;玉溪市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加快推进澄江县生命健康城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休闲运动;红河州构建“州级创平台、县级做园区、乡级建站库、村级布网点”电商体系,加快推进7个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建设;丽江、大理、昆明开展5G试点示范。 五是多措并举,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昆明市深入推进“财园助企贷”,计划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楚雄州筹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工业、商贸发展。另一方面,抓好对企服务。昆明市实现40户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工业信息化项目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全覆盖;玉溪对100户重点企业实行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楚雄州实行“四挂钩”、“四个服务团队”、“三进企业”等制度。 六是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各地围绕“营商环境提升年”,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狠抓项目落地。比如:昆明市推进政务服务“七办”模式,用好“一部手机办事通”,着力推进“一网四中心”建设,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打造“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专区;曲靖市聚焦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代理招商,组建若干专业招商突击队,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招商网络,实行招商项目代办制,开通项目落地绿色通道。 各地各部门的务实举措,为今年全省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1月发用电量、客货运输、旅游消费等各方面情况良好。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关键促投资,协调解决好投资中面临的资金缺口、土地保障、项目审批等问题;紧盯重点行业促进生产,狠抓水电铝材、水电硅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投产达产;加强对各州市的督促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强化全省稳增长22条政策落地见效,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方面,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情况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更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决胜之年,省发展改革委继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严从实、抓紧抓细。春节前,我们13个督导组共出动306人(次),对16个州(市)121个县(市、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督导,实地查看集中安置点589个,累计走访搬迁群众2277户。重点检查了2018年和新增34.5万人搬迁任务进展、搬迁群众后续帮扶落实情况。从此次实地检查情况看,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新增34.5万人搬迁任务所有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建成安置房2637套,近万名贫困群众在春节前后喜迁新居。 2月12日,我委召开了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题会议,对决胜易地扶贫搬迁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求全委和全省发改系统认识上要提高、思想上要明确、行动上要坚决,丝毫不能含糊,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举全委全系统之力,决胜易地扶贫搬迁,为全省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对2016年、2017年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倒逼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对于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要求紧盯“房子建好了没有?搬进去没有?搬进去的群众稳住了没有”这三个关键问题抓落实。对于加快推进新增34.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要重点抓住昭通、曲靖、怒江等重点地区的重点县,以及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县。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和委督导发现问题,建立完善工作台账,逐一对账销号。聚焦安置房建设,抓好建房和配套设施工作,把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关,同步做好拆旧复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做好后续产业扶持,理清思路,算好账。强化安置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在配套居委会、公共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在每个安置点建设一个村史馆,记录乡村文明,延续故土乡愁。 四是加强宣传报道。为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线的同志加油鼓劲,暖人心;为搬迁受益的群众传递党的惠民政策和脱贫决心,聚民意。 五是转变工作作风。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决胜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和政治保障。 六是加强责任领导。要求建立健全省发展改革委与各州(市)的协调衔接工作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年内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也将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方面,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情况 当前,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紧张、扎实、有序推进。截至1月底,2018省财政奖补支持的15个特色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其中,弥勒现场会以来完成投资48.9亿元。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2.5亿元已下拨到位。各地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创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地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都在不同程度加快。特色小镇的溢出效应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助推了镇村环境整治和改善。元阳哈尼梯田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沙溪古镇通过寺登村街巷提升改造和河道治理,极大提升了宜居宜游水平。 二是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品质的提升。弥勒通过合理定位、差异发展,创建的4个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弥勒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助推弥勒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可邑小镇的创建,把可邑从一个原来贫困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成功典范,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辐射带动72户225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是特色小镇成为我省特色产品展销的新平台。通过特色小镇创建,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建水西庄紫陶小镇组团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24件作品获国家级大奖。 第四方面,近期出台的有关文件 去年12月以来,我们先后报请出台了《关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并相继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这里不再重复。今天,重点介绍3个文件。 (一)关于《云南省航空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 为推动航空业全产业链发展和民航强省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编制并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云南省航空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规划》明晰了“21411”的航空业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即:构建“两网络”、建设“一枢纽”、发展“四板块”的“214”总体布局,到2030年,实现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5亿人次、全省航空业产值达1000亿元“两个1”的发展目标。 两网络 ,即: 机场网络和航线网络。依托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打造枢纽、次枢纽和支线机场协同发展机场网络体系,在军民合用机场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推进新建、改扩建和迁建等机场建设工程(含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构建国际和地区、国内、省内三级航线网络。 一枢纽 ,即: 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发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西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服务能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四板块 ,即: 航空服务业、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园。强化航空运输服务业发展,培育面向国际的航空客货运市场,提升航空客运服务品质,积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逐步引导通用航空市场特色化;打造航空物流基地,依托航空偏好型产品发展航空物流,发展远距离、大跨度的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发展以航空维修、民航专业设备和通航制造为主的航空制造业;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水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丽江和西双版纳机场,推动建设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实现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以及与航空关联度强、指向性高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群式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工作的通知》 近日,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工作的通知》,从严控质量和安全,建设村史馆,设立公示牌等方面细化了工作要求。 关于严控质量和安全, 一是 要求严把选址、规划、施工、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强化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排查和执纪问责,定期对已建、在建、新建项目开展质量和安全拉网式排查,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和“放心房”。 二是 要求压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工程建设主体责任、政府“点长”和施工企业“点长”职责。 三是 要求切实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管控,认真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强化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监管,严格工程竣工验收。 四是 要求成立工程质量维护修理队,建立社区、物业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协作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检查维修,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5年内免费维修。 关于建设村史馆,要求每个县城集中安置点建设一个村史馆,同步提前做好村史、爱党爱国等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留档;已建成的县城集中安置点,需要补建村史馆。同时要求各地明确村史馆管理责任主体,制定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讲村史、传村风和弘扬优秀文化、展现传统美德等活动。 关于设立公示标牌,要求张贴明白卡,标明户主信息、安置点信息、享受政策情况、脱贫情况等;设立公示牌,在集中安置点设立片长公示牌、楼栋公示牌,标明楼长信息、建设单位和负责人信息等情况;设置项目简介,标明项目情况、建设信息和负责人,接受社会监督。 (三)云南省粮食全产业链规划情况 按照国家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有机衔接,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要求,我委会同原省粮食局等研究起草并印发了《云南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了我省粮食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 即到2020年 ,粮食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粮食流通效率明显增强,粮食加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衔接,企业产业链深入融合。全省建成绿色粮食基地10个,全产业链聚集区5个,1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达到20户,5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2户,10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1户。粮食全产业链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 初步建立起育种、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各环节高效衔接、协调运转、内联外通的粮食全产业链体系。全省建成绿色粮食基地20个,全产业链聚集区10个,1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达到40户,5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5户,100亿元以上粮食全产业链企业2户。粮食全产业链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规划》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 加大优质粮源供给。藏粮于地,加强粮食土地产出能力建设;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种植产业化能力。 二是 推进粮食加工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以主食为重点的粮食加工业,支持粮食精深加工及转化。 三是 全面搞活粮食流通。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 推进粮食产业链融合延伸。绘制粮食产业施工图,整合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是 开展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行业创业创新。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人民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建设“数字云南”。2月19日,成立了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云南”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准备从哪些方面发力? 答:感谢你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关注。 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是云南实现“换道超越”的关键。目前,“一部手机游云南”已经成为智慧旅游标杆,“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一部手机云品荟”实现云南特色商品“一站购买”“诚信服务”,“一部手机”系列正在成为“数字云南”的品牌。2月18日,云南省数字经济局挂牌成立,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对发改部门的信任,也承担着推动云南数字经济迅速破题、加快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云南的数字经济基础薄弱,但是潜力大、空间大,我们将以“三化一枢纽”统领“数字云南”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水平,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着力推进政务资源数字化、宏观经济数字化、农业资源数字化、环境资源数字化、自然资源数字化、人口法人资源数字化、禁毒大数据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二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区块链产业: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到云南发展,以应用换产业,率先推进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数字医疗、数字小镇试点示范。抢抓5G机遇。编制全省5G产业发展规划,以政府+三大运营商+华为的“1+3+1”模式推进我省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三是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推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打造绿色能源数字引擎。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打造绿色食品数字引擎。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加快智能化转型。四是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金融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   春城晚报:据了解,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要在年内基本完成,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对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怎样安排?在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上有哪些考虑? 答:感谢你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注。 我省“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达99.5万人,其中2019年任务为30.5万人,要在年内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既定资金、政策、标准不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提高标准,不能搭车,不搞政绩工程;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握好时间、施工、入住等重要节点,狠抓昭通、怒江、曲靖、迪庆等重点地区,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成;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抓好责任落实,加强现场培训指导。为保证搬迁任务顺利完成,我委在已经实施的“党组成员包州、处级干部包县、全体干部挂点联户”的“网格化”督导工作机制基础上,近期又安排委厅级干部驻守17个任务重、困难多的县(市、区),督促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搬迁后的文章,比搬迁本身更重要。我们将统筹衔接好“后两年”和“两年后”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确保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我们重点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社会融入等问题的研究,起草并报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细致明确了如何严把质量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产业就业,强化社会治理,加快文化融合、生活融合、社会融合等,提出了50个工作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弱项、补短板,在产业、就业扶持和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快融入、快适应、快发展、快脱贫。 也请媒体朋友们帮助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为从事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同志加油鼓劲,为搬迁受益群众传递党的惠民政策和脱贫决心。   云南广播电视台:我们注意到,2019年的投资增长预期目标为12%左右,不及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目标,请问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否会减弱?今年在稳投资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谢谢你对全省投资的关注、关心。 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经济指标,短期内直接影响经济运行,长期看事关经济发展后劲。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第3位,排名较2017年前进了1位;从结构看,工业投资增长11.3%,产业投资增长15.4%,民间投资增长20.7%,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国投资增速普遍回落的大背景下(全国有不少省区投资出现负增长),各方面经过艰苦努力实现投资增长11.6%,来之不易。 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2%左右,这是省委、省政府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后提出并经省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这一预期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为各地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径、谋划新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预留了空间。一方面,多年高增长形成较大基数。“十二五”以来,我省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形成了较高基数,在此基础上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我省特殊的投资结构导致我省投资增长受国家政策变化影响较大。多年来,我省投资高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高度依赖政府性资金投入。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遭遇了财政严监管的“政策坎”和货币紧信用的“资金坎”,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资金到位率仅63.3%,不少项目因资金短缺未能如期开工或开工即停工,占全部投资40%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2017年下滑21.4个百分点,严重影响全省投资增长。从当前情况看,各地高质量大体量的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资金紧缺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增长12%左右的预期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毋庸置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将是云南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综合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短板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当然,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动力变革,我们的投资必然是精准的、有效的投资 做好今年的投资工作,我们将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更加重视项目前期和在建项目推进,及时出台“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计划和“四个一百”重大项目;更加重视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保障,一季度内全部下达省预算内投资计划及前期工作经费,加强银政企对接;进一步健全调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推动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加强项目策划指导、项目建设检查、项目推进服务。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千方百计争取投资增长有更好结果。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