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清泉流进农家 好事办到心坎
清晨,家住双江自治县忙糯乡帮界村的农户杨开荣扭开自家的水龙头,刷牙洗脸、喂鸟浇花、烧水洗菜,伴着哗啦啦的自来水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现在自来水通了,生活也方便了,没有水的日子真的太艰难了,全靠党委、政府及时给我们解决了。”杨开荣说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杨开荣家和村里的15户居民就因为共同使用的蓄水池被损坏而断水,生活陷入了困境,牲畜饮水和日常生活用水全靠去同村的亲朋好友家挑取,洗澡、洗衣等用水量大的工作只能到别人家里去做,生活十分不便。为了满足全家四口人的生活用水和几头大牲畜饮水,杨开荣每天至少要往家里挑五、六担水,这成了杨开荣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吃水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一定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接到群众反应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这一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提上重要日程,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水池如何被损坏?被谁损坏?如何尽快解决15户居民生活用水问题?为及时解决受影响农户供水问题,由乡党委政府、挂钩村干部、村委会班子和路政、水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深入现场,与相关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核实问题、调处纠纷,并邀请村组干部和本村熟悉情况的老人及部分群众代表到现场参与情况的核实和争议调处。经多方调处决定,涉及损坏水池的两户当事人共同在指定区域内新建一个10立方米的水池以保障15户农户的生活用水。10天后,新建水池投入使用,15户农户恢复供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又流进了农户家中,让他们结束了挑水喝的艰苦日子。
“想不到我们这么个偏远的村子,党委政府也管我们几户人家吃水这种小事,尽心尽力来帮我们解决困难问题,我们对处理的结果很满意。”不少村民感慨地说。“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党员干部只有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服务群众,讲百姓话、言百姓事、叙百姓情、办百姓事,做到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群众请教,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双江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把解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走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苦、解民忧,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化解矛盾纠纷,修复道路,帮助乡(镇)协调解决烤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妥善安置暴雨水淹受灾农户,帮助农户抢收马铃薯、种植烤烟,窗口服务单位优化服务质量……双江县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问题“挂、对、销、留”台账制度,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关注和解决。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共整改落实各类问题216项,进一步推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让群众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