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础 调结构 惠民生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稳健发展——2011年至2013年楚雄州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2011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州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动力增强、势头上升、贡献扩大的良好格局,为楚雄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1年--2013年全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2013年,全州县域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由2011年的482.5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632.5亿元,比2011年增加150亿元,年均递增11.9%。2013年十县市生产总值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且有7个县市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2.1%),较上年增加1个,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十县市2013年生产总值增幅分别为10.3%、15.1%、13.3%、12.5%、13.9%、12.1%、13.4%、12.0%、14.4%、10.0%;增幅最高的是双柏县,最低的是禄丰县。经济总量在全省16个州(市)中居第7位,楚雄市、禄丰县生产总值过100亿元,楚雄市达到243.6亿元,禄丰县达到128.5亿元,其余八县生产总值均在20亿元以上。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2.4∶43.2∶34.4调整为2013年的23.0∶41.8∶35.2。一产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二产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差距正在缩小。县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改善。
(三)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近年来,我州进一步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1亿元,比2011年的181.3亿元增加65.8亿元,年均递增7.7%。2013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7.1%,比2011年的108.3亿元增加37亿元,年均递增7.5%。2013年我州十县市除双柏县外,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8%),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十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7.1%、6.0%、7.2%、7.4%、7.3%、7.4%、7.4%、7.5%、7.3%、7.3%,增幅最高的是元谋县,最低的是双柏县。
(四)工业发展措施有力,工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州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和促销保产稳市场工作措施,培育壮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中小工业企业,在工业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州县域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2013年全州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209.8亿元,较上年增长10.9%,比2011年的171.4亿元增加38.4亿元,年均递增14.3%。2013年除楚雄市外,其余9个县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全州平均水平,达到两位数以上,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十县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5.8%、33.8%、21.6%、19.4%、25.2%、16.0%、27.5%、20.9%、22.7%、12.7%;增幅最高的是双柏县,最低的是楚雄市。工业正成为引领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五)财政保障能力增强,民生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全州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4亿元,比2011年的37.6亿元增加18.8亿元,增长50%,年均递增22.5%。2013年县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2亿元的县市有7个,依次为,楚雄市、禄丰县、武定县、大姚县、南华县、牟定县、永仁县,比上年增加了2个县分别是牟定县、永仁县,其中楚雄市达到16.3亿元。
在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州坚持“强州更要富民”的发展理念,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不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全州2013年县域民生支出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6%。
(六)惠民政策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我州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2013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7元,比2011年的4627元增加1730元,年均递增17.7%(名义递增);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4元,比2011年的17785元增加5149元,年均递增13.6%(名义递增)。
(七)消费需求稳中趋好,城镇市场发展快于乡村市场。在城镇市场的快速发展拉动下,全州消费需求逐步提高。2013年全州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6亿元,比2011年的158.3亿元增加52.3亿元,增长33.1%,年均递增15.3%。2013年我州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9.3亿元,同比增长14.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亿元,增长9.9%;城镇消费高于乡村消费5个百分点。城镇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全州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八)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占比不断提高。我州近年来积极完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非公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13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0.3亿元,比2011年的208亿元增加82.3亿元,年均递增15.9%,占全州GDP的比重已由2011年的43.1%提高到2013年的45.9%,提高了2.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成为推动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随着我州基础设施、农业、民生、优势特色产业和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的加快实施,我州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全州县域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13年除禄丰县外,其余9个县(市)增幅都超过全州平均水平(30.0%),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十县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为39.6%、45.9%、37.1%、41.8%、60.2%、35.5%、42.5%、30.9%、42.9%、-23.5%,增幅最高的是姚安县,最低的是禄丰县。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楚雄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从三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看,除楚雄、禄丰两个县(市)外,其他8县都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较弱。2013年楚雄市占全州GDP的比重为38.5%、禄丰县占全州GDP的比重为20.3%,其他8个县占全州GDP的比重只有41.2%。
(二)县市间差距较大。从全州十县(市)的发展情况看,各县(市)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悬殊较大,2013年除楚雄、禄丰两个县(市)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其他8个县的GDP总量都分别在20-50亿元区间,仅在30亿元左右的县就达到6个, GDP总量最高的楚雄市是最低的永仁县的11.95倍。
(三)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一是一次产业比重较高,非农产业特别是二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雷同的情况较多,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三是节能减排压力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五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四是产品结构层次较低,一些县市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五是生产要素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现象,制约着县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多数县域工业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少,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县域人才结构性矛盾亟待改善。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淡薄,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既要深化改革,加深理解,统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时俱进,抓实抓好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工作。
(一)加快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立足当地优势,搭建产业聚集要素,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企业,借鉴先进的经验,加快推动服务型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打造新的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大型工业项目,坚持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大招商引进、大力度推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各县(市)政府应立足本地区实际,研究本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借鉴经验,适时抓住并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缩小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加快推进“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为契机,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增强各地经济实力来逐步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创造发展条件,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四)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五)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民收入,要切实抓好城镇居民就业、保证职工工资、强化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扩大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激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好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中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
(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城镇化可以说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加快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对城镇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实施资本化运作。
出处:楚雄州统计局 发布人:任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