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瓦窑镇下麦庄村走上了生态产业致富之路
下麦庄村位于澜沧江以西,隆阳区瓦窑镇的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2公里,与大理州、永平县、云龙县交界,是两州市、三县区结合部。全村国土面积18.14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7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9户,531人, 民族以彝族、白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耕地面积2268亩,其中水田40亩,旱地面积2228亩,林业用地面积25174.5亩,占全村国土面积的92.5%。最低海拔为1240米,最高海拔为2600米,2014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下麦庄村地处澜沧江以西,海拔高差较大(1360米),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长期以来,群众只在石头缝隙里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生活贫困。“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隆阳区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下麦庄村抓住机遇,决定走“靠山吃山,以林养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上了造林护林,促农增收的致富之路。
2002年至2003年,下麦庄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93.3亩,将陡坡耕地还林,全部种植泡核桃;2005年实施生态公益林项目10843亩,之后实施省列核桃产业及地方核桃产业项目5500亩。在退耕还林、发展核桃产业的过程中,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村委会发动群众在核桃树下种植小麦、蚕豆、魔芋等进行林农、林药间作,并对核桃树精细化管理,每年适时开展中耕施肥,整形修剪,结合当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采取林牧结合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户大力养殖黑山羊,改变传统放养模式为厩养模式,在核桃林下种植黑麦草供山羊食用。为抓好核桃产业建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于2014年6月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2户,占全村农户数的79%。合作社目前已建盖了烧烤房,购买了两台核桃烧烤机,现已投入使用。合作社的成立解除了农户烘烤核桃、销售核桃的后顾之忧,达到了合作社、农户共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目的。
通过将近十年的努力,下麦庄村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有林地面积达到2511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2.3%,高于全区36.8个百分点,2014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2014年,获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5.99万元,户均收入1240元,人均收入301元;核桃总面积达到6300亩,人均11.9亩,2014年产量110吨(生果),产值212万元,户均收入16434元,人均收入3992元;核桃林下种植黑麦草500亩,2014年黑山羊出栏1000多只,收入150万元,户均收入12400元,人均收入2335元。核桃林下种魔芋500亩,预计2016年产量1500 吨,产值450万元,户均增收34884元,人均8475元。由于退耕还林成效显著,下麦庄村2015年初被云南省林业厅授予“森林云南”退耕还林示范基地称号。
下麦庄村计划至2016年达到“三个1万”,即核桃种植面积1万亩、山羊养殖1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新增核桃面积3700亩,人均达20亩;新增林下种草1000亩,黑山羊5400只;新增林下种植魔芋2000亩,人均4亩。基地计划配套架设5千米水浇地的引水管道和100口小水窖,购进种公羊91只,新建设羊圈6400平方米,建设青储饲料池2600立方米。到“十三五”末,下麦庄村的核桃产业预计收入800万元,人均1.5万元;黑山羊养殖产业收入达400万元,人均收入0.8万元;魔芋产业收入达400万元,人均收入0.8万元。这三项产业预计年均每人可达3万元。
如今,下麦村庄周边绿树成荫,核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黄山羊、黑山羊成群,实现了“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目标。下麦庄村通过走生态产业建设之路,由过去的穷山恶水之村,打造成为如今的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示范村,为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隆阳区林业局 | 作者:付文华 | 栏目编辑:周雯 | 栏目审核: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