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05.05.2016  08:16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学种菜 春城晚报 记者赵伦/摄

    一群孩子自己移栽青苗、浇水,与父母合作共同种植庄稼,和老师一起寻找土地中的秘密,向农民伯伯学习劳作的本领……这不是孩子们作文里的片段,而是云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学生们五一小长假前一天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滋味,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这是极好的,但这偏偏又是当下不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也正因如此,去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孩子缺乏劳动的体验,责任当然在大人。总体而言,本该让孩子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前者因为应试的缘故,给予孩子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像课堂上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也常常被侵占,变得非常边缘化;后者则往往把自己的期待强加于孩子身上,相比劳动技能的培养,更希望孩子把时间放在各类辅导班、兴趣班之上,功利性导向太强。

    “劳动课”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孩子的分析、判断、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会得到加强,而劳逸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一次流汗、流泪,可能比一百次单纯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纸面说教强得多。反之,如果从小缺乏劳动意识,不敬畏劳动,“神童”魏永康从“”到“”的前鉴只是其一。美国哈佛大学更是有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两者在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上也有显著差别。

    怎样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是个宏大的命题,但具体而言,像云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应该将“劳动课”常态化,不必止于特定的日子或节点。其次,应联合家长们,将“劳动课”渗透到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细节。孩子们的劳动不必是轰轰烈烈的集体行动,独自一人收拾好玩具、打扫好自己的房间、喂养动物等也是劳动,也是学习,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成长。(春城晚报 评论员刘孙恒)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