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发展看“四变”

16.10.2014  11:10

      近年来,剑川县以城镇活县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做强做大旅游业,让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边陲小镇绽放异彩——

剑川发展看“四变

      通讯员  何正春 陈永和 本报记者  李银发

      核心阅读

      今年初,大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理与丽江的距离瞬间缩短。剑川——大丽之间的又一个文化旅游城镇也跃入国内外游客的眼帘。

      55年前,电影《五朵金花》里的剑川白族小伙阿鹏到洱海之畔找“金花”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世代相传。很多人曾问:“剑川在哪里、阿鹏在哪里?”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交通等因素制约,加之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横亘在大丽之间的剑川县“藏在深山无人识”。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城镇活县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数字在变、城乡面貌在变、内外人气在变、干部作风在变,“四个变化”将一个全新的剑川展现在人们面前。

      今年,剑川县呈现出带动有力、投资增长较快的强劲势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建设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社会事业稳步推进。随着大丽高速的贯通,剑川已成为大理连接丽江,通向香格里拉,北进川藏的重要门户。“四个变化”让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的边陲小县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日益名扬海内外。

      数字在变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6%

      “十一五”末,剑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名116位,全州12个县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全州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剑川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敏锐的思维把握机遇,以不甘人后的胆识抢抓机遇,以奋发有为的气魄用好机遇,通过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努力使剑川一年一变、两年大变、三年突变、四年巨变、五年实现跨越发展。”县委书记莽绍标对剑川的发展充满信心。

      正是拥有着这样的干劲和精神,剑川县委、县政府立赶超壮志,扬奋进勇气,通过“四风”除法、贫困减法、党建加法运算,发展乘法,坚定不移实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三大战略,抓实城市、项目、工业、产业、旅游、融资、生态、扶贫八大抓手,以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项目、大投入推进大发展,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年位居大理州前列。去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排名第59位,较上年相比前进24位,居大理州争先进位考核奖第一位,创造了3个指标全州排名第一、3个指标全州排名第二、3个指标全州排名第三的历史性成绩。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低迷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局面,剑川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改革发展主旋律,打基础、增后劲,上项目、稳增长,抓产业、调结构,转作风、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两升、三快、四进”3个特点。“两升”,即工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稳定上升。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1.7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6%。“三快”,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36.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四进”,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增长22.8%;财政总收入稳中有进,增长11.7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进,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进,增长10.1%。同时,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20.48亿元,增长26.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6.29亿元,增长16.02%,各项贷款余额15.34亿元,增长18.18%。

      城乡在变  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县城面积从2.8平方公里发展到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9.7%;农村基本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5个全覆盖

      近3年来,剑川县不断推进“城镇活县”战略,围绕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古韵流芳文脉厚重的剑川古城绽放出辉煌的异彩。目前,6174个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 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发展到5平方公里,拓展了近一倍,城镇常住人口突破5.2万人,城镇化率达29.7%。“五纵五横”路网已经形成,城市框架格局形成,县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完成了《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剑湖风景区总体规划》《剑川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剑川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214国道与古城北路节点、教育局片区节点、西粮库片区节点的规划编制。在县城“三片区、一保护、一提升、一开发”和“五纵五横”路网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东跃、北优、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一湖两轴两区两带”功能结构统筹规划区和“一心两园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结构,以县城为中心,特色城镇为支撑,努力建设具有典型白族地方特色融“山水田城”为一体的滇西北重要旅游城市。

      组建了古城保护管委会,成立了古城保护与开发领导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了《剑川县古城保护与开发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紫线”管理制度,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剑川古城、沙溪镇寺登村等11个村庄先后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金华镇、沙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以沙溪、甸南、马登、老君山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腾龙民族商贸城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进展顺利,214线国道复线、南环线一期已经通车;县医院实现整体搬迁;214线国道复线二期、南环线二期、大丽高速连接线、阿鹏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佳利酒店已于国庆节投入试运行,方达酒店等高端酒店建设扎实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城镇改造工程。此外,古城西路改造、西门街现代建筑整治工程,修复古城城墙遗址、护城河、名人故居等古城“记忆”工程已基本完工。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规范发展。实施了14.39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投资两亿元,建成2300套、入住1077套。抓好县城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实施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争取县城雨水管网一期改扩建和路网改造建设,完成文峰路向东和向西延长线、盘龙路建设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县城建设。

      实施了县城道路、广场、供排水、绿化、亮化等50个项目,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3亿元。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19.1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供水覆盖率达100%,行道树达2023株,城市路灯和景观灯达3700多盏。县城污水、雨水管网、供水扩建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前期工作阶段,为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打牢了基础。

      乡村建设蒸蒸日上,扶贫开发覆盖乡村,象图整乡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老君山整乡推进启动实施,完成整村推进31个村,新建了5个乡镇政府办公大楼和28个村(居)委会办公楼,完成了93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投资2.32亿元完成了18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点亮乡村工程100个自然村,农村基本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5个全覆盖,农村饮水、电力、通讯、安居房、新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气在变  旅游兴带来投资热

      今年1至9月,全县已接待游客204.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15.33亿元,增长1.3倍

      道路修通了,生活便捷了,环境变美了,剑川也热闹了起来。新开的饭店酒楼、小商店、服装店遍布大街小巷,远道而来的游客悠闲地漫步在古城之中。

      早街白族绣坊的陆女士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一些本地人或外来投资者发现商机后,在附近陆续开了一些民族服饰店。”王记凉粉老字号店的老板段铁梅说:“大丽高速公路通车后,店里面的游客增加不少。尤其是春节期间,游客排成长队等吃早点,店里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1000多位游客。”沙溪“茶马之家”李德斌老板谈到,每天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沙溪,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活力。

      去年,剑川县接待游客达13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2.7亿元。而今年1至9月,全县已接待游客204.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15.33亿元,增长1.3倍。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抓手、加快发展的主推手,放胆招商、放手引资,招商引资增幅连续3年居全州前3位,实现了“三连快”。特别是2012年,省外到位资金增幅达871.2%,居全省第一位,县外到位资金和州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115.31%和125%,均居全州第一位,开创了“3个第一”的历史性成绩。

      据统计,剑川县3年来新增外来人口8647人,新注册工商企业428家,注册资本金8.64亿元,累计引进县外到位资金67.7亿元;新增个体户2074户,新增从业人员3025人。

      今年上半年,剑川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76亿元,同比增长106.71%,其中州外到位资金16.24亿元,同比增长103.96%,省外到位资金11.24亿元,同比增长496.42%。剑川县通过加快加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让产业培植迈出新步伐;通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让优质项目得以落地;通过深化与云南农大的县校合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作风在变  真抓实干促进发展

      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各项工作立说立行、一抓到底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张张百姓之口就是活的宣传部长;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桩桩民心之事就是铁的组织部长。”莽绍标认为,人民群众评价各级干部一个字——“”。

      3年来,剑川县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干事创业。剑川县各级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少浮躁、多思考,少应酬、多实干,少琢磨人、多琢磨事,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弘扬“5+2”、“白+黑”的工作作风,推行“三三”制工作法,苦干加实干、能干加巧干、会干加快干,对安排的工作要立说立行、一抓到底,决不允许各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确保政令畅通。要换人不换思路,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干,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誓不罢休、不畏艰难的精神,把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成功来自执著的探索,收获源于辛勤的奋斗。3年来,剑川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按照梯次配备要求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出来。依托国家电力集团、中央美术学院和省委组织部的挂钩帮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级部门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外出培训、交流轮岗等方式,结识一批朋友、推介一批项目、争取一批资金、带回一批项目。

      如今,剑川县干部还是原来的干部,只是调整了思路,强化了重点,完善了考核,转变了作风,把干部的能量、智力、才能激发出来,凝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好转了,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浓了,释放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奏响了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四个变化”带来的是更美、更好、更快的新剑川,带来的是剑川各族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