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错判频发根源:裁判90%乃兼职 职业化方是正道
29.11.2014 16:19
本文来源: 云南新意网
CBA目前的裁判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据媒体透露,有近90%的CBA裁判都是高校、职业学校或中学的老师。而且,中国的顶级裁判大多来自学校。像金哨马立军就来自北京大学,国际裁判杨宏峰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
而据悉,这些裁判在CBA吹罚比赛一场只能拿到2000元。整个赛季下来,一名国际裁判的出场费大概也只有4万元。对于这些高校老师而言,这样的收入并不高。所以,说到底,吹罚CBA比赛对这些兼职的裁判而言就是“赚外快”。即便是被停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像上赛季同样被停赛15轮的郑军,据透露就是川大体育学校的教授,年薪在10万出头。有媒体透露,郑军早在六、七年前,就买了一辆价值四、五十万元的SUV。而他也是川大体育学院老师中第一个买SUV汽车的。
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很多裁判因为是高校老师、有日常教学的任务,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来钻研业务。加上他们高校老师,管理权本身隶属于教育部和所在的高校,这也不利于CBA统一管理。所以,这都要求CBA的裁判职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判、漏判的发生。
据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透露,我国现在通过考核的、能吹CBA比赛的国际裁判只有65人,其中不到30人可以担任主裁判。这30人中,有18人本赛季被选为“裁判半职业化试点”的裁判。他们必须接受赛季期间全脱产的条件,完全听从裁判办公室调遣,但吹罚比赛的单场补贴只比其他裁判多500元。唯一有利的是,赛季结束后,这18人中的成绩优秀者可以得到数额不菲的奖金,但具体是多少还不清楚。
显而易见,篮协已经在尝试让裁判向半职业化靠近。但这才刚刚开始,而且改革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而同时,裁判由半职业化向职业化的转变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文来源: 云南新意网
29.11.2014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