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引领创新成果产业化 市场需求成路标
12月10日,《人民日报》2版的《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一文关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文章称,创新难,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市场上更难。改革,强化了市场拉动,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让市场需求成为创新路标。
2000年,曾经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转企改制为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科仪将研发重心放到容易形成批量的重点行业与产品上来。如今,他们的产品市场结构从改制前的大多针对科研应用,变为科研市场占30%、产业市场占70%。
“转制后,研究立项都要先市场调研。”董事长张永明说,他们明确规定了科技创新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标准,奖励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开发和革新项目。
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让企业这一创新主体迸发活力。2013年,1.19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支出中,企业占比达76%,是2006年的4.3倍;360万名研发人员中,来自企业的占77%。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还需要政府加大对高新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集成电路,即“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今年6月,为解决资金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瓶颈,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也需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尤其是加大创新成果保护力度。今年,《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获审议通过,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拟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我国已在知识产权运用上探索出专利池、专利托管、专利保险、专利拍卖等多种新模式。截至去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2件。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点火系”必将更加完善,使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