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拟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小区要有健身广场
只要15分钟左右,就可以从家抵达公共健身场所,这样的便利你期待吗?《昆明市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的实施意见》勾画了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美好蓝图。至2018年,昆明将实现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就有健身活动设施的目标。
该《实施意见》听证会拟于12月29日举行,凡在昆明市居住或工作且满18周岁的公民,即日起到12月17日均可向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报名,申请作为听证代表。召开听证会的同时,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还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有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可于12月17日下午5点前反馈给该局。
完成老旧小区体育设施改造
昆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各地要将新建小区室内人均建设面积不低于0.1平米和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米的标准纳入本级政府建设规划,完成老旧小区的体育设施改造,在昆明主城区打造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各类健身场所。至2018年,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就有健身活动的设施,就能享受全民健身服务的梦想。健身圈的建设按属地负责原则。
居民小区应有一片健身广场
昆明拟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具体包含了规划建设、建设推进、查缺补漏、验收总结四个阶段。也就是说,今年内组织开展县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调查,拟定全市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并部署各县区任务;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动主城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至2017年底完成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打造的全部工作;2018年1月开始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意见中对具体建设何类健身活动设施也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意见指出,居民小区(自然村)应建设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一片健身广场或一个晨晚练健身点等场地;在行政村(社区)应建设乒乓球室、棋牌室、篮球场、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行政村)建设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或健身广场等。
调查
15分钟健身圈 你家门口有吗?
昨日,本报做了个小调查,采访了部分小区居民,看看他们家门口有没有健身活动场所,走15分钟能不能开始锻炼。
全国第5次体育场所统计结果显示,昆明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07平方米。并且,除了新亚洲体育城、海埂体育基地和驻昆高校等单位的体育设施外,昆明市人均占有体育设施面积只有0.84平方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昆明市在公共健身设施方面亟待加强的严峻事实。
居住在西坝新村的陈女士说,最近流行“夜跑”,但西坝附近没有合适的夜跑地点,最近的就是市体育馆,但是人太多。“西坝周围还有一个弥勒寺公园适合跑步锻炼,但是健身设施较少。”陈女士说,“昆明健身活动场所真挺少的,我家附近真就没有特别方便我们锻炼的场所。”
家在世纪半岛小区的张先生则是一名健走爱好者,每天晚上都要步行一小时。他说,“周围都没有正规的健身场地,只能去街上的人行道上走,但是人太多,加上自行车、电动车也会冲上人行道,走起来很不舒服。如果昆明真的能多建健身活动设施,就太好了。”
另外居住在巴士家园小区的廖老先生夫妇,平时都是去莲花池公园的小广场打太极拳,他们说,“每天上午,只要不下雨都要花20分钟走路到莲花池公园练习。虽然走得远点,但是环境好。”
通过对多位市民的采访发现,市民们普遍反映健身活动场所、设施均较少,日常锻炼不够便利,采访市民中少有走15分钟就找到健身场所的。但即便如此,市民们也还是各有各的“健身圈”。
“15分钟体育健身圈” 项目建设内容及标准
1 县区体育场馆建设
根据昆明市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县(市)区“五馆”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2 区级全民健身中心
建议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馆,一个有50米×25米标准泳池的游泳馆,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广场。鼓励有条件的辖区建设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
3 街道(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建议建设“三室一场一路径”标准:有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室或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标准灯光篮球场,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体育场馆或配建笼式球场。
4 行政村(社区)健身点
建设“两室一场一路径”标准:乒乓球室、棋牌室、篮球场、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行政村)建设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或健身广场。
5 居民小区(自然村)健身点
“一路径一广场”建设标准:有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一片健身广场或一个晨晚练健身点等场地。
6 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室外有一片带台阶的灯光篮球场地,两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一片综合活动场地;室内有乒乓球室、台球室,也可根据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特点适当增加活动场地设施。
7 体质监测站点
街道(乡镇)级应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配置有固定工作人员、有固定办公地点、有工作经费、有完好的国民体质监测器材。
8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拥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室内体育健身房,一套5件以上的室内健身器材;一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小型体育活动场。拥有一条10件以上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
9 优秀晨晚练点
有不少于200平方米固定的体育锻炼场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固定人数20人以上,至少有两支全民健身特色团队;有2名以上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县(市、区)必须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不少于10人,20万至50万人口的县(市、区)不少于30人,50万至80万人口的县(市、区)不少于80人,8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不少于190人。(都市时报记者 许孟婕)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