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用“标准化”扮靓“菜篮子”

02.11.2015  12:54

 

  上午11点30分,王元芝守在自己的摊位前,等待着顾客前来购买茄子、白菜、小瓜等新鲜蔬菜。“在这里已经3年多了,感觉整个市场环境挺好的,市场管理也不错,环境卫生非常干净,生意也还过得去。”王元芝说的是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辖区内的云兴生鲜综合市场,这是官渡区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标准化农贸市场。9月16日,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抓好市容环境整治中的农贸市场薄弱环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2015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标准化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官渡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舟表示,如果所有农贸市场都能够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现象可以极大限度地改善。

   建设标准化

   脏乱差现象很少发生

  为解决市民的“菜篮子”工程,从2012年开始,昆明就掀起了菜市场建设的高潮,到目前新建数量超过200个,其中建成的标准化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总数在50个左右。

  云兴生鲜综合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走进云兴生鲜综合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发现这里和其他农贸市场的不同,这里的地面上没有积水,更没有泥浆,摊位整齐划一、市场内的地面铺设了瓷砖。每个摊位台面上都干净整洁,色彩鲜艳的蔬果摆放整齐,市场每两个摊位连在一起,市民买菜就可四处逛而不受摊位阻挡,感觉像走进了大超市一样。

  “有的市场菜价低,但是卫生很成问题。”退休在家的市民黄庆偶尔会到十公里外的菊花农贸市场买菜,但是除了价格较低之外,他并不认可菊花农贸市场的环境。

  “我从市场开业那天就来了。”王元芝说,在云兴生鲜综合市场里,市场管理方统一收取卫生管理费用,再请清洁工负责进行日常的环境卫生。“来这里3年了,没有和管理方发生任何纠纷。”王元芝的印象中,市场方的管理比较合理、规范,“挣的钱少点,但是在这里做生意环境很舒服”。

  为了规范管理,云兴生鲜综合市场的管理方在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标准化市场的标准建设。该市场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预留消防及行人通道,规范配置消防设施、排水及照明系统;摊位按商品种类不同用不同色调区分,鲜肉区、蔬菜区、水产品区、熟食区、活禽区等严格分区交易,市场内有完备的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配置有配电室、服务台、复称台、市场分布导购图、宣传栏、指示牌等相关配套设施。

  市场管理方表示,当初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是响应政府号召,解决市民菜篮子的民生工程。“每个月从商户的管理费用中抽出一部分来做卫生管理,不断加强保洁力量,同时,通过缴纳保证金,让商户的经营行为与管理挂钩,管理起来比较容易,脏乱差现象很少发生。

   管理多样化

   提升改造都向“标准”靠拢

  今年9月16日召开的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会议,对农贸市场的整治提出要求。对此,官渡、五华等城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经过摸底,官渡区现有60多个农贸市场,但大多数市场仅仅只是一个农村集市,没有任何规划可言。陈舟说:“虽然经过改造提升,但是硬件设施太差,难以达到标准化农贸市场的要求。

  双桥农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型农贸市场,这里的地板是混凝土浇筑的,经过多年使用已经布满了小坑;这里的下水道管网无法与市政管网连接,经常淹积水。

  不过,今年以来,这个现象有所缓解,市民陈昀对此深有体会。双桥村附近只有这一个大型农贸市场,虽然市场看起来比较陈旧,也比较脏,但是周边居住的几万人,都在这里买菜。“现在地上一天清扫好几次,干净了;宰鸡宰鸭的摊子加了隔离网,鸡毛鸭血不乱飞,清爽了;卖卤菜的加了纱窗,感觉更卫生了。

  “分类管理,主要是根据农贸市场现有的硬件及可能提升的空间来制定的。”陈舟表示,目前新建和改造完成的标准化菜市场,按照国家商务部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建设;而既有的传统农贸市场,硬件条件较好的,通过改造提升,使之接近标准化;而一些散乱或是缺乏管理的农贸市场,在不影响群众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保姆式管理,基础条件实在太差的,限制经营。

  五华作为主城核心区,菜篮子工程历来受到多方关注,同样遭遇农贸市场管理难题。据介绍,近3年来,五华共计新建标准化菜市场4个,改造提升传统农贸市场3个,并结合片区人口密度、产业分布、服务对象、消费需求、道路交通等状况,新建设24个社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基本实现了建城区全覆盖的要求。

  与此同时,完成标准化改造的传统农贸市场日常保洁管理压力大,难以长久保持。五华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贸市场根据所处的位置、客流量,日常保洁工作是一个日复一日的庞大系统工程。如果管理运营主体要按照环境卫生管理规范,确保长久的清洁卫生,必然要增加保洁人员、强化日常管理维护督促工作,加大运营成本。

  所以,造成建设改造完成的标准化菜市场硬件设施快速老化、管理欠缺。而部分新建市场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客流量较少,市场管理保洁、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开展相对较好。

   责任具体化

   将落实三级责任体制

  怎样提升农贸市场的环境质量?五华和官渡都在摸索。

  五华区将菜市场规划与企业发展计划相结合,强化措施,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的建设改造提升模式,构建标准化菜市场,社区生鲜超市、过渡性综合菜市场互为补充,中心区与城郊结合相统筹的菜市场建设规划布局。

  2013年,五华区通过在沃尔玛假日城市综合超市中指定区域、限定面积、统一标准的方式,设置假日城市沃尔玛生鲜超市,建设完成后经营状况良好,环境卫生品质优秀,经营生鲜蔬菜肉类品种丰富,平价惠民,得到黑林铺周边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

  而官渡则完全坚持新建农贸市场严格执行标准化建设;原有农贸市场进行质量提升改造;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市场进行整顿,甚至关停。

  举个例子,双桥农贸市场在改造提升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标准,各种规章制度全部上墙,卫生死角一个不留,活禽屠宰“三隔离”已经全覆盖,熟食销售“三防”工作全面开展。

  落实属地责任、网格责任,确保本辖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做好农贸市场管理的基本要求。陈舟说:“现在官渡区市场监管局80%的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基层,无缝监管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每天都派人守着,实行保姆式监督。

  就拿双桥农贸市场的整治来说,官渡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履行监督责任,派专人到市场进行环境卫生监督;同时,约谈街道社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影响最深远的是,与市场建设和管理方签订责任书,落实市场主体责任。

  当然,官渡区的这种做法,在五华等主城区也是如此。官渡、五华等农贸市场主管部门均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按照市场管理方落实主体责任、市场监管局落实监督责任、属地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的三级责任体制,对农贸市场的脏乱差现象进行全方位立体监督,最终实现农贸市场的提质增效。 (记者 赵书勇)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