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筑梦彩云南——云南省军民凝心聚力在创建中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日,受冷空气和高空槽共同影响,云南省部分地区降雨量达168.6毫米,引发洪涝灾害。昭通、西双版纳、丽江等5州(市)12县26.4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4897公顷,房屋不同程度损坏4774间。
灾情发生后,驻滇部队迅速出动万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转移受灾人民群众,搭建临时安置帐篷、发放救灾物资,奋力打桩、添加土石方,戮力同心抗洪抢险,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而这仅是驻滇部队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一个缩影。
——推动军民融合,走出双拥“边疆路径”
“兴边富民一条心、戍边维稳一股劲、强边固防一盘棋。”这是新时期云南军政军民双拥格局的真实写照。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拥有4060公里边境线、26个民族和谐相处的云南,军民携手同心,政府统筹兼顾,社会广泛参与,走出了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合力推动了全省双拥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党政军警民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新时期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双拥工作任务从基层抓起,政策法规在基层落实,发展成果向基层惠及”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军民融合、服务发展、统筹协调、合力拥军”的基本原则,以“军地双六互动计划”为抓手,以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为契机,下大力气帮助基层部队官兵和广大优抚安置对象解一批难事、办一批实事、做一批好事,努力倡导形成爱国拥军、拥政爱民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加快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和建设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部队提供强有力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各地各部队实行地方“一把手”和部队主官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得责任制,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军政座谈会、双拥联席会,追忆我军历史、共商双拥大计,畅谈发展变化、共叙双拥情深。
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全面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实施计划(2012—2015)》《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关于在边境地区开展“警地共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规定,提出了独具云南特色的军地互办实事“双六互动计划”,成功举办“首届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论坛”,实行“市场与战场对接、民用与军用兼容”,各州市根据实际情况争先制定具体措施,并积极贯彻落实。
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把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在城市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始终兼顾国防建设;在军地人才培养中,坚持走军地通用、联培共育、双向发展路子;在涉边涉藏地区,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发展共谋、维稳共筑”的基层党建一体格局,整合军警民各方力量共筑平安边境、共创和谐藏区。
——奏响爱民歌曲,当好人民忠诚卫士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全国多民族、多山区、高海拔、灾害频发省份之一。其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湖泊、温泉星罗棋布,江河、溪流源远流长。从高空俯瞰,这块基底为红色的土地,展现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红色背景下,大片森林呈现的绿色是其主色调,五彩缤纷的各种花卉点缀其间,此景此色,世间少有。
近年来,受气候、地域、环境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干旱洪涝、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在云南省内频发现象愈加凸显。驻滇部队针对担负维稳处突、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等多样化任务特点,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统领,着眼“多能一体、有效维稳”,充分发挥驻地部队救灾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哪里有五角星,哪里就闪耀着党的光辉;哪里有迷彩服,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安宁。”在抗击全省4年连旱,盈江、彝良、洱源、永善、鲁甸、景谷地震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中,驻滇部队官兵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参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忠实履行使命的赞歌,与云南人民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
维护团结和谐树形象,支援地方建设做贡献。省军区把“云南边防八千里文化长廊”建设与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结合起来;武警云南省总队援建了14所“武警爱民学校”和1个“武警春蕾女童班”;省公安边防总队建立关爱基金45个,搭建网络募捐平台6个,与社会团体建立联合关爱平台42个;各驻滇部队积极投身“七彩云南保护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大力开展“双拥林”建造活动……广大驻滇官兵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实际行动为滇兴利、为民造福,赢得了4600多万云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爱洒子弟兵,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
“兵哥是我哥,军嫂是我嫂。双拥天大事,件件落实好。”云南花灯剧《双拥潮涌彩云南》中的这句唱词,是省委书记李纪恒每逢军地相关会议必提的要求。
在支持国防和驻滇部队建设上,省委、省政府坚持用真心、动真情、办真事,始终注重把改革开放的红利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官兵,坚持以“军民无矛盾、军地无扯皮、军嫂无下岗”为目标,凡是影响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的事一件也不做,凡是涉及部队发展和官兵切身利益的事一刻也不能拖。近年来,云南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滇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退役士兵安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为拥军优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连续21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全力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官兵子女入学入托,认真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建立健全涉军维权机构,坚持将优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普遍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统一为烈军属家庭制作悬挂荣誉牌匾,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充分激发了广大官兵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热情。仅2014年就妥善解决210名军嫂工作调动、500余名军人子女就学。
——紧盯强军梦想,展示“云南担当”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记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主动担当、踊跃作为,积极协助部队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任务,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主动为部队解难帮困,尽可能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倾斜,修建国边防公路、部队进出口道路、战备码头,解决部队粮油水电燃料补贴,助推部队战斗力提升。.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把服务军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架好军地融合“连心桥”,当好部队建设“保障部”,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唱好军民团结“四季歌”,努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富民兴滇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书记李纪恒讲道。
紧紧围绕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统筹资源、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支持部队训练演习、营区建设和国防施工;紧紧围绕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加大支持部队建设力度,对军事建设项目在审批、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紧紧围绕提高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采取安排专项经费、物资保障、领导慰问等形式,全力支持部队完成跨区驻训、军事演习以及执行抗灾救灾等工作。
一个无声的约定坚持了31年:每年春节前夕,省委、省政府都会派出慰问团,跋山涉水赶赴边关、哨所,察兵情、问兵暖、解兵忧。各驻军所在地党委政府坚持部队移防、执勤、训练到哪里,慰问就跟到哪里……
正是一天天的润物无声、一次次的水乳交融,让云南人民与驻滇部队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
——聚焦基层发力,双拥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新时期拥军工作如何拥?这是全省“双拥”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部队能打胜仗,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奉献地方所能是我们拥军的原则。” 省委书记李纪恒强调指出。
近年来,全省各州市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目标,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全省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各项创建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与发展。
送法律、送保障、送优惠……大到支持驻军训练演习,小到为部队维修门前道路、路灯;从妥善安排军人转业择业,到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从保障军休干部大病医疗救助,到发放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从延长拥军专线,增加拥军专车,到为官兵设立流动图书借阅点……全省各地拥军工作无微不至,关怀至深。
各地各部队始终将双拥工作纳入国防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组建起了市、区、乡、村社“四位一体”、上下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采取“营干部帮乡镇党委、连干部帮村党支部、一兵一卒帮一家一户”的方式,把每个村寨建成一个不调防的“连”,每个家庭建设一个不解散的“班”,每个村名成为一个不退伍的“兵”。
近日,在“8.22”富宁泥石流灾难现场,一名刚满10岁的小女孩冒雨为正在担负抢险救援任务的武警边防战士朱家成打伞,这一感动的画面,无人不想到去年“8.03”地震现场,人民群众拉着“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的横幅,冒雨前往路边列队欢送救灾的人民子弟兵,依依不舍的场面历历再现,这都是当代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不管是在救灾现场还是在营区营院,人民群众都常常自发的给驻地官兵送去蔬菜、大米、水果、猪肉、煤等生活用品;而在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危难之时,驻地部队人民子弟兵都会冲在最前面,当先锋打头阵。
2012年2月,我省昆明市、大理市和香格里拉县等10个市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十大边防卫士”吴军、全国十大“最美拥军人物” 许绍坤、“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坤吉、缉毒英雄刘旭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云南省双拥办 王文跃 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