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再发的“夺命坍塌”敲响安全生产警钟

23.03.2016  12:09

3月16日,昆明一在建工地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死30余人受伤;然而,就在人们尚未从惊愕悲伤之中恢复过来时,3月18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远制胶厂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三天相继发生两起安全事故,再次敲响安全生产警钟。

事件回顾

西双版纳一制胶厂坍塌致6人遇难1人受伤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19日发布,该州境内勐远制胶厂18日发生的坍塌事故共造成6人遇难,1人受伤住院。

本月18日下午,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关累镇勐远制胶厂7名民工在40至50米高的土坡下砌挡墙,16时许,土坡突然坍塌造成7名民工被埋。事件发生后,西双版纳州官方迅速调集州县医疗、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受省安监局委派,省安监局工作组和专家也于凌晨1时30分赶到事故现场,开展现场救援。

19日凌晨4时,最后2名被埋人员已找到,经现场医务人员及法医确认,2名被埋人员已无生命体征,经征得家属同意,现已送往勐腊县。至此,事故造成的7名被埋人员已全部找到,除1名伤者正在勐腊县人民医院抢救外,其余6名被埋人员不幸罹难。


勐腊县“3.18”坍塌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已全面启动事故调查、事故技术鉴定、善后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昆明工地坍塌事故已致1人死亡 相关责任人被警方控制

 

16日17时46分许,昆明市官渡区普自村一在建工地发生垮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3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

截至3月17日16时,无新增伤员及死亡病例。公安机关已依法控制事故相关责任人,待事故原因查明后,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事故发生后,听听政府高层怎么说:

针对“昆明在建工地坍塌事故”,省委书记、省长做出批示

接到事故报告后,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立即要求昆明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搜救被埋人员,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做好遇难人员相关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教训,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和管理;要依法依规处理此事相关责任人。

针对“云南一制胶厂坍塌事故”,省委书记、省长再次做出批示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高度重视,立即做出批示,要求西双版纳州和勐腊县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力量,科学、安全、全力搜救失联人员;要有效做好伤员救治、家属安抚、遇难人员善后工作;要严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针对近期相继出现安全事故,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总结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吸取普自村事故教训 昆明全力整治临违建筑

3月17日下午昆明市召开临违建筑综合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对昆明工地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更是撂下狠话,要求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整治临违建筑。

未来五年,安全生产怎么抓?

时逢“十三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安全生产领域的哪些问题要重点解决、哪些工作要重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初绘了蓝图。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对其中涉安的内容十分关注,纷纷建言献策。

1

观念——安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每起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全国都会开展一系列安全检查工作,但同类事故仍频繁发生。为什么?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认为,“安全发展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是关键原因。罗富和强调,“安全与发展绝不矛盾,安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是发展之根本。

2

责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一名农民代表,我始终传达最基层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曹城镇党委副书记兼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安全,如何抓到位?一定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要有安全责任意识。一定要加强事前监督,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出了事故,一定要追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教育——时刻有安全 处处都安全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看来,当前,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上,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还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受到广泛关注,不是因为优秀的安全文化作品,而是因为发生了事故,这是很不正常的,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4

体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行业领域的不同特征制定、出台顶层设计、顶层规划,从源头上实现对隐患的早发现、早排查、早治理,不能等发生事故后再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各行各业都应当建立排查化解和治理隐患的保障体系、流程体系、责任体系、追责体系和监管体系,真正在预防事故上下功夫。

结语

 

反复鸣响的警钟,是否能及时到位,是否能“震慑”到关键环节、关键人的耳边,新闻君期待的是,管理部门还需对一再鸣响的“警钟”做些反思和排查——哪些是例行公事、官样文章,哪些地方还需提高整改的针对性、有效性,哪些地方要创新制度,用什么方式引入社会监督,等等。

(来源:中新网、春融观察、云南网、中国安全生产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