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机构运营情况不乐观 收益期长利润低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全国老龄委今天发布了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全面反映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投资运营情况,也反映了眼下在养老行业内部出现政策障碍等问题。
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产业是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地域分布来看,中东部地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城乡分布来看,养老服务机构总体“城市少,农村多”,但民办养老机构则是呈现刚好相反的特点,是“城市多,农村少”。
在运营情况上来说,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整体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对养老产业的投资,“收益期较长、利润相对较低”的特点明显。以此次在包括天津、哈尔滨、重庆、武汉、长沙等十二城市的调查数据为例,超过三成,有32.5%的养老机构是呈现亏损的状况,有48.1%的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也就是不赔不赚;仅仅有19.4%的养老机构有所盈利。在成本回收时间上来看,有超过4成的受访机构表示,养老机构投资的预期回收周期达到了10年以上。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饮食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有近三分之二的被访养老机构表示,他们可以提供心理慰藉和临终关怀服务。超过一半的可以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陪同就医服务。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访养老机构可以提供老年教育服务。整体来看,被访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不过但整体还是以生活照护服务为主,针对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服务仍然比较少。
目前限制我国养老行业发展的,首先要提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整体购买能力不足。其实,老年人的购买能力高低,才是决定他们是否去购买养老服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国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养老金,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是平均每人每月2061元,整体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了老年人选择去养老机构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这次调查中,受访养老机构的平均月收费大约是2134元,而且这些受访机构没有一家位于一线城市,他们的养老院收费水平相对还是较低,但即使是这较低的收费,已经明显高出我国老年人的平均养老金水平。
另一个问题,是部分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它原本应该提供的功能出现了错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按照社会公共服务的规律来讲,收费较低的公办养老机构本身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履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核心职能是保基本、托底线,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政府托底保障的对象,比如三无、五保、高龄、失能失智,以及经济困难的特殊老年群体。
然而,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制度的设计,公办养老机构在收住老年人时,没有明确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的界定,确实存在一部分公办养老机构,收住了部分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入住。这样就挤压了原本有刚性需求的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入住空间,从而导致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错位。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建设高档公办养老机构的现象,提供超出基本需求之外的高端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市有失社会公平的行为。
编辑:徐毅杰责任编辑:徐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