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关注民生 委员提案均得到认真办理

07.03.2016  12:55

在政协大理州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州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紧紧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州人民政府共收到州政协提案355件,占提案总数401件的88.5%,按内容分类为:经济建设199件,占56.1%;政法社保51件,占14.4%;教科文卫105件,占29.5%。这些提案是州政协委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质量较高,充分体现了州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州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47个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355件提案均办理答复完毕。在州人民政府督查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选择部分提案及答复进行摘登。

 

发展环洱海乡村旅游业

 

○徐迎春委员提出“关于环洱海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大理市政府答复:依托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产业融合发展使得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大理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4年底,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805个,经营旅游客栈达2514户。接待游客819.8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9.31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106.82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10.4亿元,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规划先行,突出民族特色,规范有序发展大理市乡村旅游。2014年,大理市科学编制《大理市市域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大理市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专项规划》,按照“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思路,挖掘本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户”、“农家乐村”、“农家乐乡”,逐步形成有规模、有特点,上档次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促进大理市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投入,着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力度。2012年大理市周城村被国家评定为首批民族特色旅游村落,2013年将龙下登、双廊村列入全省民族旅游特色村,争取到200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2015年争取将喜洲村和湾桥古生村列入全省民族旅游特色村,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2014年大理市旅游管理委员会争取到云南省旅游委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落实环洱海20个站点的选址;海东天境阁游客休息站点已完工投入使用,其余的站点也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此外,还建成84块环洱海路的旅游标识牌。

三、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周城旅游民族村,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和双廊古渔村的发展,带动全市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2014年,推荐申报了大理市周城段氏璞真综合艺染坊和大理天赐蓝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云南省旅游业协会乡村旅游分会会员单位,将通过国际专业领域交流平台,打造国际品牌,扩大市场营销。环洱海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后,环洱海自驾游、休闲旅游将成为大理旅游的新亮点,环洱海周围村寨的农家乐,环海观光旅游大巴的开通,推动了大理市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引导,扩大宣传,规范管理,着力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2015年在旅游“黄金周”、中国旅游日等节假日期间向中外旅游者发放3000多份保护环境、保护洱海的宣传资料。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成立乡村旅游(农家乐)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使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重点加大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文明用语、职业道德、服务标准、诚信经营、旅游法律法规、保护洱海等培训力度。2015年在全市旅游行业中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2754人参与普法考试, 2680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综合培训。

下一步,大理市将继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管理机制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百村整治、千村推进、村村通工程,积极探索打造特色乡村休闲旅游。

 

统筹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布局校点

 

○席明等16名委员提出“关于统筹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布局校点”的建议

州教育局答复: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州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但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外来人口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镇化发展中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相对滞后、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择校热现象依然未减等问题,导致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压力增大,大班额较为突出。这一情况在大理市表现得尤为突出。

结合实际,州教育局将从以下四方面缓解这一问题:

一、加强同住建、规划等州级部门和各县市政府沟通、协调。科学合理、前瞻性地完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根据各县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学龄人口,统筹抓好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办学规模,以此推进学校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城镇建设和改造中坚持学校建设与3000-5000户的居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二、坚持县市政府是各县市办学主体的原则。州级相关部门将根据职责职能要求,积极支持协助各县市政府进一步制定完善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教育资源总量。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择校行为,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三、加大政策和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将学校布局调整、重点学校改扩建等纳入“十三五”规划和“澜沧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在“十三五”期间教育方面拟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181亿元。通过中小学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全州教育项目和资金投入,结合各县市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新建、扩建和改造一批学校,进一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实施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州规划5年内投入22亿元,抓好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工作,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步消除择校热现象。

其中,大理市规划投入1.9亿元,在全市中小学校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4.49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71万平方米,购置配备14.47万册图书、3258台计算机、2644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3980套桌椅和学生用床,统筹合理学校布局,完善学校规划,抓好老城区学校改造升级,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加快解决贫困偏远地区卫生人员紧缺问题

 

○民革大理州委提出“关于加快解决贫困偏远地区卫生人员紧缺的建议”的提案。

州卫生局答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部门的关注重点。

一、关于加快实施农村卫生人才战略。2013年3月26日,州卫生局积极协调州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深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调研,充分征求各县市意见,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深入讨论,拟定了《大理州关于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决定》。该决定的出台将对加快卫生培养基层医务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稳定农村人才队伍。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014年7月,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转发了《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文件的通知》,鼓励县级及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补贴。二是制定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政策。出台了《大理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执行省级合格政策,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

三、关于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力度。近5年来,共培养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153人,培训全科医师及转岗培训岗位护士687人,培训住院医师30人,培训基层卫生人员适宜技术技能1371人,开展国家、省、州继续教育项目487个,培养5年制临床医学大专学历医学生702名,乡村医生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大专学历的有397名、获得中专学历有780名。

开展城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各级城乡医院已结成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2008年至今,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共选派1077名医务人员到卫生院服务1年,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2009年来,省、州城市医疗到县级医院帮扶的专家就达300人,项目补助资金达720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选72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48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一年,项目补助资金达1440万元。

同时,重点培养基层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2010年到2015年,共为大理州定向培养了155名免费医学生。2015年,2010年招聘的20名免费医学生刚刚毕业,办理完手续后将到基层服务。2014年,实施《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在全省实施特岗医生项目中,我州共招聘的25名特岗医生已在基层卫生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卫生人才培养周期长、医疗环境改善难度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与群众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州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创新人才吸纳机制,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健全基层卫生医疗人才保障体系,逐步解决贫困偏远地区卫生人才队伍紧缺的问题。

 

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

 

 

 

弥渡县红岩镇玫瑰花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本报记者 夏传武 摄]

 

○吉玲委员提出“关于加快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提案。

州农业局答复:一、关于吃透大理“山水生态”经的建议。2014年初,州农业局与农业部规划研究院合作,启动了我州“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规划初步提出了“1+10+2”的重点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十大优势产业及淡水渔业和休闲农业两个新兴产业,并提出“三中心一平台”和“两区一带”布局的规划思路,紧紧抓住区域优势特点,打好“特色”牌,努力打造富有大理特色的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

二、关于精深加工提升大理农产品“附加值”的建议。近年来我州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96.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州农业局将落实措施,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特色农产品,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关于延长产业链衍生其他相关“大类”产业的建议。结合我州生态环境优异,农产品种类资源丰富的优势特点,2014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州创建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展示、有品牌、有文化的50个现代农业庄园。到目前,全州已认定6个省级、10个州级现代农业庄园,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关于将农产品电商项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的建议。2013年11月,大理州启动了大理州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建设,2015年1月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确立了集大理州电子商务协会、大理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理州“一馆·三网”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大理州电子商务创业园于一体的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实现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交易。

目前,“一馆·三网”中的“淘宝特色中国·大理馆”已向阿里巴巴集团提交开馆申请资料,大理特产网于2014年8月1日上线运营,大理农业科技网已于2014年12月交州农科院使用,大理农产品交易网也在2015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

2015年2月3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项目宾川县县级运营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宾川县成为全国首家开展农产品上线营销的试点县,至目前已发展到35个农村服务运营网点。“淘宝特色·宾川馆” 6月27日开馆运营,宾川县“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新型业态初步显现。大理州特色农产品在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上取得新的突破。

 

着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经济界委员提出“关于着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答复:近年来,我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改善环境、财税支持、市场准入、投资融资、公共服务、企业成长、全民创业等方面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在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发展环境。一是成立了由州长任组长,分管副州长、工商联主席、州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州政府办、州工信委等3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大理州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州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的领导和协调;二是制定出台了《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州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大理州委 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三是建立企业“110”平台,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直接拨打州政府督查室专用电话。

二、加大财税支持。从2012年起,我州每年由州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新建、技改扩建、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等项目的贴息和补助。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仅2013年全州减免中小微企业各种税收4.3亿元。

三、放宽市场准入。2013年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外公布了164个鼓励民间投资的项目,总投资563亿元,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让中小微企业享受和国企同样的市场条件,为小微企业企创造发展机会和条件。

四、破解融资难题。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州通过采取引进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担保机构落户大理,壮大小额贷款公司,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措施,着力破解长期以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另外,我州由州金融办牵头,正在筹划探索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五、培育企业成长。一是加大工业达规企业培育力度,积极争取省达规企业奖补的同时,安排4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规模以下首次升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州级给予10万元的奖励,销售收入增幅达到20%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奖励5万元;对新建投产并当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奖励15万元。二是积极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2014年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50万元,培育微型企业500户;2015年州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0万元,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000户。三是培育骨干企业成长。全州有83户中小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成长中小企业;有7件民营企业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99件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77件大理州知名商标称号;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云南省100强民营企业第三位,成为云南最大的民营工业企业; 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云南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10强第一位。

六、深化公共服务。在州、县(市)两级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投资500万元组建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014年8月挂牌成立),履行为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融资投资、技术(信息化)支持、法律维权、管理咨询、资信评估、市场开拓和经贸合作等服务职能。

七、重视人才培养。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制定出台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依托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技师学院等教学资源,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促进校企合作,大力培训培养小微企业当前急需和今后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全州小微企业发展提高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