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艺界人士热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以人民期待的艺术作品引领时代
各地文艺界人士热议《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中国文化报记者王立元、秦毅、苏锐、实习记者付远书报道:“《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很多条款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发表,立刻在全国文艺界引发热议。大家表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及支持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精品力作,助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
“优秀文艺作品要有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让民众在观赏中认同主流价值。如何做到这一点?”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认为,“那就需要我们聚焦中国梦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让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与基层心连心。”
“文艺的繁荣发展需要良好氛围,而这离不开优秀作品的支持,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忘我投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东桥说。他时常听人说,如今戏剧陷入危机,戏台下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但他在外演出时却少有这种感觉。“到基层演出时,每每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观众的热情不但让演员们感动不已,更让人们看到了民族戏曲的价值和生命力,以及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深厚根基。”李东桥回忆。
“戏曲只有扎根生活沃土,面向群众,才能结出丰硕果实。”李东桥认为,戏剧起源于民间,创作的源头在民间,呈现的对象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民写戏,为民演戏,让人民群众享受戏曲艺术的成果,就应是每一个戏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有了观众鱼得水,失去观众树断根。”天津歌剧舞剧院院长高久林说,天津歌剧舞剧院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了一批接地气、贴民心、受好评的艺术精品,同时也锻炼了青年演员,培育了一群观众。
深入生活不能浮光掠影
文艺精品从何而来?《意见》提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对此,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李亭表示,多年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好的作品、好的题材均来源于生活,只有身临其境感受生活,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
“深入生活并不是到基层去几天,浮光掠影看一看就可以了。上世纪60年代,我们参与京剧《红旗谱》的创作,在农村呆了81天,要求主创、演员要像生活中真实的农民。如果不这样做,作品就会缺少生活本身应有的力度、深度和厚度。”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黄在敏说。
“而目前,大部分文艺创作处在浅层次状态,创作只是谋生手段,不是奋斗目标,因而深入挖掘的动力便不足,于是,好作品少之又少。”李亭说,“所以,在如今的机遇下,文艺主创者更应该走出以往的套路,在生活中找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让中国文艺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作为转企改制的文艺单位,宁波演艺集团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市场开拓,昔日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之路,今天终于有了方向。“《意见》指出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路也是一直这么走过来的,所以,音乐剧《告诉海》、歌剧《红帮裁缝》才能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说。
常年从事院团管理工作的四川省交响乐团团长石勇同样对《意见》中提及的“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的要求感慨颇深。“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对文艺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单纯以获奖和商业价值作为文艺作品的终极标准。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就意味着,文艺作品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石勇表示,作为省直院团更应该抓住机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文化惠民的力度。
守护民族文化之根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瑾关注到《意见》中对戏曲的重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从最近一系列文件中都有体现。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同中国民众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在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大家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够尊重,所以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非常重要。”
“《意见》指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根脉作用。京剧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剧种,但今天,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凝固地再现传统的京剧,需要以文化的创新力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只有提炼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与当代人的价值观相融合,才能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说。
“月亮耙耙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这是一首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童谣,它反映的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朴素的文化理念。湖南省湘剧院正在打磨的现代湘剧《月亮粑粑》讲述的是山村女教师秦雅云在一个叫黄荆树的贫困小山村30年坚守与奉献的动人故事。“湘剧是渗透着湖南人从古至今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的戏曲剧种,我们一直在这个领域坚守着,人人都有一个戏曲梦,现在终于等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意见》对戏曲领域提出诸多扶持政策,其中戏曲进校园这一条非常重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戏曲艺术还没有普及到中小学,希望有机会走进中小学演出。”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王阳娟说。
文艺工作者的道德建设是傅瑾颇为关注的话题。“《意见》用了很大篇幅来讲文艺工作者道德建设的问题。繁荣文艺不仅仅是对各级政府的要求,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以文艺评论界为例,近些年出现红包评论等乱象,跟文艺评论界放松了自身道德建设有关系。文艺理论评论应该是重视道德建设之时了。”傅瑾说。
建立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意见》的这一要求,也让一直注重培养文艺人才的石勇很受鼓舞。在他看来,拥有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尊重人才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强劲动力。“要学会用事业发展和人文关怀留住人才,壮大人才队伍,让众多的人才在中国文艺这块大开发的热土上,工作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表示,在湖南,目前还非常缺乏舞台艺术的编剧、导演、舞美、灯光等主创人员,专业艺术院团每排一个大戏都要买剧本、请导演,这对当地的艺术发展很不利。鄢福初希望设立专业文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让各院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进专业文艺人才。
对于舞台艺术领域创作人才缺乏的现象,中央歌剧院编剧胡绍祥也有所感触:“现在很多编剧都改行创作影视剧。建立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培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此外还应建立主创人员艺术创作能力不断提高的机制。”
近年来,很多地方越来越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举措。以陕西为例,2015年10月18日,“陕西省汉中市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育扶植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作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的陕西演艺集团与共青团汉中市委深入合作推出的文艺人才培训方案。2014年,陕西推出了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从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美术、舞蹈、文艺评论、曲艺、电影、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精选100名崭露头角的青年文艺人才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与扶持。为扎实提升全省艺术创作水平,今年下半年,陕西还将出台《陕西省顶尖艺术人才发展规划》等指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