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6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省长 陈 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在 困难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奋力抗击自然灾害,有效处 置突发事件,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 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 涨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1%。重点推进了 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省政府领导带队开展调 研督查,坚持定期研究经济运行情况和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2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实施万 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集中开工739个重大项目。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管理,清理和盘活存量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 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全面部署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出台汽车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中石油 炼油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布局。果断关闭整合小煤矿,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坚决淘汰炼铁、水泥、黄磷等落后产能,分类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结构调 整,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健全刺激消费政策,培育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银行融资2806亿元、直 接融资1214亿元。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扎实开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设立铁路建设基金、组 建港航投资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玉磨、祥临、弥蒙、叙毕(云南段)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丽香、保瑞铁 路开工建设,蒙河铁路和昆明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昆明南绕城、楚广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昆嵩、蒙文砚等2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泸沽湖、沧源、澜沧 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综合建设项目开工。水利建设投资达338亿元,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万件, 德厚、阿岗大型水库获国家立项,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有重大进展。梨园、观音岩等在建重大水电项目进展顺利,骨干网架及送电通道建设加快。新增石油天然气 干支管道2200公里,五个州市开始通气用气。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建设、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试点进展顺利。
(三)加大城乡协调发展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转移农业人 口,城镇化率达到42%,红河州、曲靖市、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上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效明显,有效保护了坝 区基本农田。开工建设70个城市综合体,新增生活污水管网1373公里,基本建成25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完成750个省级重点 建设村、500个美丽乡村、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户科学储粮设施21万套。加快区域扶贫开发步伐, 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工程,减少农村扶贫对象100万人以上。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高原湖泊 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有效推进。我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 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成效明显。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 共精简16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统筹城乡发展、 水价水权、供销社等改革取得进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取得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实现良好开局,“三农”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便利化不断推进。出台了开放型经济、教育卫生、财税体制和生态文明等改革方案。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 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昆交会成功举办,桥头堡建设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了一批重大事 项。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 家批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296.2亿美元。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务实推进,滇沪、滇冀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侨务工作不断加 强。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五)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云岭大学生创业 引领计划、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启动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贷免扶补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36.5 万人,扶持12万人创业,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滇西 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稳步实施,“文化大篷车· 千乡万里行”五年任务顺利完成。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开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推 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六)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深入实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专项规划,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创建工 作部省联席会议制度得到巩固,实施了10个示范县、65个示范乡镇、469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涌现出贡山独龙江乡、巍山永建镇、昆明金星社区等一批民族团 结进步典型,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十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见成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 宣传教育活动,藏区、边境一线和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加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民族宗教领 域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七)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
一年来,全省经受住了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 然灾害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盈江、鲁甸、景谷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 锋在前,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治受灾群众,迅速抢修基础设施,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避免严重次 生灾害发生。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落实“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良好,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群众 生活安定、人心稳定。鲁甸抗震救灾成为我省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军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行动。景谷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在震级高、 震源浅的情况下损失小、伤亡少。全省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治理工 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曲靖 “4·07”“4·21”重大煤矿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依法维护征地 拆迁中的群众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电移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处置昆明 “3·01”暴恐、晋宁“10·14”冲突等事件,持续开展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云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保持了社会和 谐稳定的局面。
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 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公务接待制度,全面清 理超标办公室和公务用车,减少和规范公务出国,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政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 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 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省发 展最困难的一年,虽经艰辛努力,但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既受宏观经济 下行、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产品价格下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我们对新常态下经济增 速放缓估计不足,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措施落实还不尽到位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 难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型升级步伐急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居民 增收渠道不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行政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选 择性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突出。能否破解这些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攻坚克 难,扎实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决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 必 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 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 位置,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 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 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 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深刻认识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我们面临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只争朝夕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动提质增效,实 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第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形势更加 复杂多变,但同时也孕育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我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全力推进转 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持续推进西部大开 发,为我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加强,人民群 众求发展、谋幸福愿望强烈,为富民强滇提供了不竭动力。新机遇带来新希望,新机遇带来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扬长补短、精准发力,振 奋精神、勇于担当,用好用活用足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确保经济合理增速,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求快、稳中向好,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
第二,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促进新发展。
打破传统思维惯性,树立发展新思路、新理念。 进一步认清我省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模式,坚持面向国际开放与扩大国内合作并重,发挥连接东南亚、南亚重要大通道优势,加快与周边国 家互联互通进程,综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省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找准政策着力点,创 造性地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桥头堡战略和民族、边疆地区等重大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找准加快发展支撑点,努力从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重大战略推进、 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促进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结合我省实际,找准发展路径,在滇中和沿边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进一步找准与国 家“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争取更多对全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通过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成为面向南亚 东南亚辐射中心。
第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力。
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聚集创新要素是 关键,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政策创新,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差别化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抢占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制高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效能,增强传统 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强化人才工作创新,培养与引进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广泛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制定人才激励、试行股 权激励等政策,集聚和培养更多的企业家和领军人才。强化制度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营造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第四,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谋求新突破。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也是提升 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 高产业规模效益和聚集发展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步伐, 延长产业价值链条,扩大产业增值环节,改变产业散小弱状况。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 发展。通过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新环境。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动力和保障。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积极推进改革试点,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 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 道德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法治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法平等保护企业杈益,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大法治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托改革深化与依法治省协同推进的巨大效应,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使云南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第六,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新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 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心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好服务群众,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 更加关心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关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我 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之以恒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公务员 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2015年工作重点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切实增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基点。稳增长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
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围绕补 短板、调结构,持续加大综合交通、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资力度。聚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重点,精心实施好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项目,开工一批投资强 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超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省级继续抓好20项重大建设项目,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8%以上。
多措并举促进大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 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继续落实商贸 流通企业奖励政策,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批发市场改造和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快销物流仓储设施布局,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多方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国土、环保、林 业、金融等部门责任,提高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统筹平衡煤电油气运市场供需,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经济运行 预测监测和政策储备,健全防范和化解风险长效机制,保持稳增长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着力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畅通国际大通道 为重点,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新开工建设小磨、华丽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确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00公 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争取玉磨、祥临、弥蒙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泛亚铁路中线和云桂、丽香等10项在建工程进度,确保铁路在建里程达到 1644公里。加快昆明机场配套工程和泸沽湖、沧源、澜沧、红河机场建设,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加大金沙江黄金水道开发力度。争取中老铁路境外段、中缅陆水 联运取得积极进展。继续加大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有更多项目立项或开工建设。
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 程,加强配套沟渠、管网修复和建设。争取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力争德厚水库开工、阿岗水库可研报告和车马碧水库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复。抓好 山区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新开工40件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抓好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水能资 源开发,有序开发风能、光能和生物质能,加快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作,推进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和售配电网建设力度,抓紧农村电网 改造升级。加快宽带网络普及提速、三网融合和4G业务发展,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积极开展省级互联网直联点建设工作,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继续抓 好政务数据中心、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宽带乡村、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
(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云南发展的支撑。要继续推进三大战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继续巩固提升烟草、有色金 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石化等新兴产业,确保北汽瑞丽汽车基地一期、千万吨炼油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工业 增加值增长9%左右。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强 化旅游行业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推动产 业集群化、聚集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竞争新优势。支持各类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导向型轻工产业。全面清理整顿各类 产业园区,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省级以上重点园区差别化发展。继续推进10个千亿元省级园区建设,州(市)重点推进5O个百亿元园区建设,各县 (市、区)结合实际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发展。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增加科 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园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档升级。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落实好科 技入滇合作项目。推进人才强省、质量兴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48%左右,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四)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民之大事在农。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高原粮仓建 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6O万吨以上。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推进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和高效林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划定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农产 品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 划,继续开展省级重点建设村、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重点向沿边地区倾斜。探索旅游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集特色 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重点建设50万件山区“五小水利”,解决2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 题。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深入推进4大片区、革命老 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继续开展整村、整乡、整县、整州和整族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增加投入和项目 支持,加大金融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沪滇对口帮扶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找准脱贫门路,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 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加快沿边境一线脱贫发展步伐。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减少100万以上扶贫对象。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保障被征地群众合法权益。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 转,坚决防止“非农化”现象。加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全省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源,探索建立竞争性分配机 制。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农垦、供销社和林业等改革。
(五)推迸新型城镇化建设,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要求,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 度改革,重点解决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问题,建设城乡统筹改革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 机制。完善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租购等配套措施,开展农业转移人口社区教育和培训关爱活动,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落实发展规 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滇中产业新区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 展高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 设,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集镇功能,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交通、供排水等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城镇上山,有序抓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强坝区用地指标管控,加大对批而未用土地、闲置土地的 清查处置力度,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
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城镇规划水平, 扩大“多规合一”试点范围,扎实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空间,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力度,提高城 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水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推进城镇“一水两污”项目建 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体建设。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制胜法宝。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使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 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企负责 人薪酬制度改革。推出一批优质企业项目向非国有资本招股招商,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统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抓好财税体制和价格改革。贯彻执行好预算法, 完善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透明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强专项资金清理整合。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营改 增”等税制改革,认真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转移支付体系和县乡财政管理改革,开展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调整试点,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力 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大幅缩减种类,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探索完善电、水、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抓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 发行适当规模地方政府债券。完善银政、银企、证企、保企合作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和保险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普 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政府投资使用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私募基金、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兴金融组 织,撬动社会投资。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各项直接融资超过上年水平。
继续推进电力体制、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医药卫生、住房公积金和文化体育等各领域改革。
(七)推进互联互通,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是云南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立足于云南在“一带一 路”战略中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发挥桥头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争取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工作委员会支持,加快我省连接周边国家的综合交通、电力、信息和 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体系的对接与沟通。
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 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滇印滇缅合作以及云南同越北、老北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稳步提升云南与周边国家的多边、双 边合作水平。促进境外替代产业规范发展。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落实好高层互访和会谈达成的相关工作,开拓周边人文科技环保合作新领域。发挥侨务资源优 势,提高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对全省发展的服务能力。拓展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和港澳台等区域合作。做好相关协调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 去,力争对外投资增长12%。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主动面向南亚、东南 亚地区,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加快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完善瑞丽、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河口、临沧等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和作用,完善红河综合 保税区运行机制,加快昆明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争取孟连、猴桥升格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办好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昆交会,提高中国国际旅 游交易会办会水平。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措施,探索内陆沿边口岸和特殊监管区新型监管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实施“云品工 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以上。
推动招商引资再上新水平。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 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放宽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资参与存量股权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招 商活动,抓好省级重大招商项目督办工作,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2OO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
(八)重视民生保障和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责无旁贷。要保基本、兜底线,织密织牢保障民生安全网。
保持城乡就业稳定。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职工人才工程、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两个1O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做好贷免扶补工作。抓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 育整体推进示范市(县)建设,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做好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失业人员等再就业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地就近转移 就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乡镇幼儿园、中小 学校舍安全工程、普通高中特色化学校建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寄宿生生活补助“两个全覆盖”,做好农民 工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抓好怒江、迪庆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办好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推进 以县级公立医院为主的公立医院改革,完盖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加快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做好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加强边境地区疫情疫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推进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视文艺人才培养,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 给,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依法加强社 会组织管理。做好体育、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档案、方志、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 农合统筹试点,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个人缴费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落实重大疾病新农 合保障政策。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建立健全以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为重点的老年福利制度,鼓励民资、外资兴 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推进保障安居工程建设、棚户区 改造,建成18.5万套城镇保障房,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40万户。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扎实抓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 工作会议精神,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创建工作,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决不让下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帮扶力 度,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建制村所有农户和人口提供人身意外保险和农房险,对人田较少民族高中和大学在读学生继续给予补助。做好城市和散居地区民族工 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妥善处置民族宗教关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按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总体规划,落实好各项措施,强化资金和物资使用的监督管理,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基本 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确保鲁甸、景谷地震灾区完成恢复重建阶段性任务,盈江地震灾区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加强 防灾减灾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防御能力。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欠薪和劳资、土地征 收、企业改制中引发的矛盾纠纷。做好移民工作,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稳定。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 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防暴力恐怖事件,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打击邪教、违法犯 罪活动,深化平安云南建设。
做好消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九)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要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强化生态建设。加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 设,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低效林改造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实施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林管护。抓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综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和义务植树, 完成营造林600万亩。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湖泊、河流水污染防 治,推进滇池、洱海、抚仙湖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面源、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重点工业州市、重点污 染行业专项治理,加强昆明、昭通、曲靖、玉溪4市及重点县城大气污染防治,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 状况。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的行为。
强化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管理,强化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深入推进低碳试点省建设,抓好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责任目标。
(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是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保障。要全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制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 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承接和落实好国务院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制度,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 监管转变。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 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体系,加大政府新型智库建设力度,推动各级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 任倒查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发挥参事、文史 馆员作用,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推进决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 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清理压缩省级行政执法队伍,充实基层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建立争议协调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全过程记录制度、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统一的信息平台,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着力强化行政权力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 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工作,形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合力。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在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 权。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和程序。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方式法治化。
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 推行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建立行政 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加强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牢记 “三严三实”,认真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守“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全面推进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效能监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 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今年是认真谋划“十三五”规划关键 的一年,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事关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统筹协调,搞好衔接,加强对 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编制好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提高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