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温持续 4类“盛夏疾病”儿童需重视防治
近日昆明高温持续,由此引发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儿童由于抵抗能力差,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4类疾病更加容易乘虚而入,需要及时预防治疗。
病症一:中暑
儿童中暑是儿童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较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盐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人体产生的热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而散失,从而维持适当的体温。夏天,儿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的日光下玩闹,体内的汗排不出来,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导致中暑。通常,儿童中暑后,体温、脉搏、情绪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体温达39°C~40°C,出冷汗,皮肤发红、发烫。如果是中暑了,儿童会烦躁不安且哭吵,呼吸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疲乏,甚至发生抽筋或昏迷。有较大的幼儿出现恶心、头晕,失去方向感,表现得昏昏沉沉,对外界反应迟钝。
防治方法:
将中暑的孩子移到凉爽处,用比孩子体温低两度左右的水给孩子浸浴,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体温高时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可食用盐开水、西瓜汁、5%糖开水等,也可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物,必要时给一些退热药。
预防幼儿中暑,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用电风扇或空调降低调节节室温。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户外活动时,避开强烈阳光,正午前后两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带遮阳帽。
病症二:腹泻
夏季儿童之所以常常腹泻,是因为夏季的高温给病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儿童肠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扰,再加上冷饮等都会造成儿童消化功能紊乱,让儿童容易受腹泻的“侵袭”。轻型腹泻的儿童每天排便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而重型腹泻的儿童每天排便十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有酸臭味,同时伴有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惊厥,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防治方法:
如果儿童腹泻不太严重,只需饮食调整即可。饮食宜清淡,以帮助肠道修复;同时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儿童腹泻症状。为防止儿童腹泻脱水,必须及时补充水分。通过饮食调整,一般儿童都可安全度过腹泻期。但如果儿童腹泻次数较多,或出现口唇干燥、两眼凹陷、面色发灰、尿量减少及皮肤失去弹性(即轻轻捏起儿童腹部的皮肤,松手后长时间不能复原)等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病症三:猩红热
猩红热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其中冬春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3-7岁儿童最易发病。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污染玩具和食物传播。患者感染链球菌后,通常会有1-7天无症状的潜伏期。发病后则表现为突然高热,并持续39℃左右;一般起病24小时后在患者的头面部、躯干等部位出现皮疹一天内蔓延全身,皮疹为发红的“粟栗疹”,外观类似鸡皮疙瘩,大部分人会发痒;此外,还有扁桃体发炎、化脓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杨梅舌”。
防治方法:
猩红热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直至完全康复,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染。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所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1-2小时。
病症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乙脑发病有季节性,90%的病人发生在7.8.9三个月,特别是2~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孩子患病时,往往起病较急,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度,伴头痛、恶心和喷射性呕吐,同时多伴有嗜睡和精神倦怠,继而出现意识混乱,抽搐、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孩子一旦染上乙脑,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痉,严重的还会有失语、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防治方法:
自从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学龄前儿童普遍接受了乙脑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患乙脑的儿童明显减少,可是预防接种后的保护率只有76%~90%,所以仍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在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家长要提高防病意识,居室外要安装纱窗,消灭蚊子,防止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