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关键词 现行体制难清僵尸企业

29.12.2015  16:21

  “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细解“十三五”改革关键点
  新华网消息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在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围绕五大攻坚任务,未来中国经济将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力12月2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围绕“引领新常态,决胜‘十三五’”这一主题,拆分“十三五”改革关键词,诊脉中国经济。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年会上指出,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衔接好供给侧和需求侧,守住底线思维,准确地识别、预判、化解风险,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使经济的发展趋稳和蓄势。
  中央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年会上表示,体制性矛盾的根源是市场没能很好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比如,在现行体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很难按照市场化原则实现出清。
  杨伟民继续指出,政策目标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当前存在3个层面的要素配置扭曲:一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组合,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精神,靠企业科学管理来实现。这是微观层面。二是企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资源要更多配置到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全社会的效率才会提高。三是产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要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好的产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看来,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推动要素市场的流动、重组、优化组合,要校正扭曲,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从产业升级角度来讲,要解决好3个问题,即现有企业要“退出一批、优化一批、升级一批”。
  关键词 宏观调控新思路
  经济新常态,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完善新的调控方式。
  曾培炎认为,随着中国在未来五年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在当前经济向“新常态”转换过程中,“中国不能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必须探索经济管理新的路径。”
  为此,曾培炎提出:调整经济考核的“指挥棒”,考虑将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关键指标,与GDP增长并重成为“双目标”体系。建立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平衡的调控模式,扭转结构性过剩与短板共存的状况。通过要素市场改革降低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和物流成本,选准补短板突破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和环境。从现有基础设施“硬投资”中,拨出相当比例投向创新研发、人力资本等“软投资”。此外,还要重视我国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主动获取外部性红利。
  关键词 创新引领发展
  蓝图已就,“十三五”开启征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年会上表示,要让创新引领发展,首先是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体制政策和社会环境,实行普惠性的创新支持政策。把草根创新和精英创新结合起来,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等对创新尤为重要。要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供给,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进有退。
  创新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金融的任务是要支持创新。支持创新要转变理念,能够容忍犯错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是不允许犯错的。因此,现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必须改变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要寻找支持“双创”的金融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试错”机制,便利生产要素重组。新常态下必须建立一种筹集长期资金、筹集股权资金的体制机制。
  李扬还认为,金融体制改革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如果离开它的服务对象,就变得飘忽不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金融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都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为实体层面的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在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中,要完成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的市场化改革。
  来源:新华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