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夏林:中国的智库应该调整完善结构

30.12.2016  20:35

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上,新华社智库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林就中国智库的现状和发展谈了自己的观点。

近几年,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发展不断加快。今年1月份,新华社发布的通稿,强调加强新型智库的建设。媒体本质上是智库,新华社的智库把大家的思想成果汇聚在一起,为国家提供支持。

目前,全国范围内挂牌的智库大概有2000多家,其中,活跃的智库只有300多家。 许多智库“有库无智”。中国的智库数量在全球排名前三,中国有7家智库入围全球顶级智库。

智库成熟的表现是专业化分工,中国现今的智库结构不合理。一个成熟的社会智库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智库大多做公共政策的研究,目前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多方听取建议,其中包括智库。智库是人才的沉淀库。政府应该尝试购买决策咨询,对智库应该有容错机制。智库是解释者,不是瞭望者,应该允许智库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外,加强智库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也显得尤为重要。

媒体中有智库,智库中有媒体。媒体成立智库很有必要。智库研究一些重大急迫的问题,智库和媒体建立联系,应该善于把媒体智库的优势做大。在创新方式上,随着网络的兴起,智库应该建立官网,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思想。

智库产生思想、传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对舆论具有导向作用。智库关注重大、急迫的社会问题。他们在传播国家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