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质取胜 云南加快质量强省步伐
贵研铂业国IV/国V机动车催化剂生产线
贵研铂业板带材料生产线
南博会云南白药展馆
云南白药系列产品生产线
新年伊始,“改变、创新、突破、提升”等关键词,正在成为云南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朝着 “质量时代”迈进的风向标。
2017年1月1日,代表“中国制造”的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宣传片正式亮相,云南白药榜上有名,成为入选的20家中国顶级品牌企业之一。
1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高原特色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和项目,力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达到20个以上,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达到40个以上。
在昆明,一心堂、贵研铂业等8个品牌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在临沧,永德芒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普洱,首家有机示范培训基地揭牌;而在楚雄,大姚县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2017年,全省以质取胜开启“质量时代”的鼓点正密,催促着质量发展不均衡、质量基础薄弱、质量竞争力不强的云南“向上突围”,踏上“质量强省”的征途。
向上突围改变“尴尬”
云南是“植物王国”,其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在国际香料专家的眼中,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就拿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软黄金”之称的天然植物精油来说,国际上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几乎都在云南有合作或委托生产,足以证明云南的资源优势有目共睹,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云南的精油生产企业大都靠订单加工,为国内外的大品牌提供精油,而自己的品牌反而叫不响,也卖不上价。
精油产业的尴尬并不是云南产品、产业的个例。长期以来,我省制造业生产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不足、品牌运营落后等问题较突出,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比比皆是。2016年天猫“双十一”,我省对外销售仅3.98亿元,贸易逆差达19.03亿元,更远远落后于发货量最大的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
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杨榆坚介绍,近年来我省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云南白药、贵研铂业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示范性、带动性较强的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但是,我省的创新基础还相当薄弱,创新能力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还有很大差距。
“比如,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中,云南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0.03%(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很多企业有制造无创造。”杨榆坚说,总体来看,我省产业集中度低,品牌产品数量少,品牌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品牌产品居多,高能耗产品多,质量标准水平不高,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更缺乏世界级的名牌产品。
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战略选择,更加迫切地需要云南必须以质量服务跨越,以质量支撑发展,走出一条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的质量强省之路。
“十三五”开局之年首月,省政府以2016年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吹响了云南向“质量时代”迈进的号角。而去年9月出台的《云南省质量强省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用9个方面、31项工作、78条任务,对质量强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不但明确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品牌建设5个方面的实现目标,还将目标任务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足见我省以质量提升扩大有效供给,用质量引领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实属空前。
那么,本就“矮人一截”的云南,该如何来拉长质量这块“短板”呢?
挖潜增效以“质”带“量 ”
2016年度质量盛典——“质量之光”去年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保山作为云南省唯一入围城市,在全国20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2016年度质量之光——质量魅力城市”大奖,成为全国10个“质量魅力城市”之一。
保山市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质量兴市战略;2014年1月获批成为云南省首家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州市。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及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从保山“以质量促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的实践可以看出,质量与效益二者并不矛盾,有质就一定有量,只有实现让“质”变促进“量”变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让经济的肌体更加强壮。
不久前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陈豪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质量强省建设,拉长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短板”。而去年,时任省长的陈豪也曾在全省质量强省电视电话会上表示,推进质量强省战略实施,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突出云南优势特色,特别是要在旅游强省、绿色强省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走出一条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结构更合理的质量强省之路。
同时,要把质量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质量发展来促进稳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培育和发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还要加快构建“放、管、治”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树立“质量即生命”意识,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并完善考评机制,形成抓好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社会共治改变“峡谷意识”
“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云南省政府质量奖”“昆明市市长质量奖”“2016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这些质量殊荣都属于云南白药集团。正是因为质量基石扎实稳健,才让这个传统百年中药企业,在现代市场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云南“质量兴省”的标兵。
但是,像云南白药这样的企业在云南毕竟不多。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企业作为质量强省的主体,在创品牌、创名牌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云南名牌在激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等工作上还存在政策措施相对单一、关注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二是省内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滞后,经营理念以及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企业过度依赖省域、市域甚至是县域带来的区域市场优势。部分企业管理层存在“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忽略对市场的开发,这种“峡谷意识”必然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
而从质量管理工作来说,当前云南名牌工作缺乏“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政策引导,导致产品共性多个性少,品牌营销能力差,企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杨榆坚认为,要将质量发展和质量保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部门重点支持范畴,健全完善有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促进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激励机制,依托项目进一步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 “我们将在企业中推广云南白药集团的‘四全’管理经验——全产业链市场培育、全方位的品牌重塑、全员参与的价值创新、全过程安全管控。同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做好云南名牌评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探索开展区域品牌评价,积极推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云南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放大品牌效应。”
“质量建设关系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因此当我们渴望享受质量提升带来好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承担推进质量共治的任务。”杨榆坚表示,省质监局将借助“互联网+”,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积极举报质量违法行为,鼓励和支持商会、协会、中介组织等加强监督,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并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既要坚决曝光企业重大质量违法行为,更要宣传优质产品、优秀企业,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莎 朱丹 图片由记者孙晓云 雷桐苏 陈飞 张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