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国跃:30载坚守会泽“仙鹤之乡”

27.06.2016  22:22

  会泽县大桥乡,因鹤而闻名,境内有1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大桥水库,波光粼粼,清澈明净。库区周围有13.5平方公里的沼泽地,水草丰茂,环境优美。近年来,会泽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里越冬候鸟越来越多,在碧蓝的天空下和清澈的湖面上,各种鸟儿悠闲地追逐嬉戏,安然地享受着冬日的阳光。初冬的早上,一位中年汉子又和往年一样来到高原精灵黑颈鹤的身边,来欢迎一下多年“朋友”的到来,用早已准备好的食物为它们“接风”,他就是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宦国跃。

  1984年,刚刚17岁的宦国跃就到会泽城建环保局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从一名普通青年到保护区局长,期间,他到会泽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了几年,但仍对保护区十分关注,2004年他如愿回到了环保部门工作。

宦国跃于2004年任会泽县环保局副局长,2008年任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兼任会泽县环保局副局长。30年来,他忠于职守、勇于创新、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他挚爱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为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2013年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部评为全国环保系统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2016年被国家环保部等七部委表彰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

 

 

  黑颈鹤是一种大型珍惜禽类,又称为“藏鹤、高原鹤”,被誉为“鸟类熊猫”,与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中国的“三大国宝”,是人类发现最晚、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珍贵禽类。“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黑颈鹤是候鸟,这句谚语说的,就是黑颈鹤在每年农历九月,准时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来会泽自然保护区越冬,翌年不超过农历三月就会飞回繁殖地,年年如此。保护区大桥片区位于会泽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高寒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010米,无霜期192天,气候比较恶劣,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为切实掌握保护区资源本底,摸清黑颈鹤等水禽生活习性,宦国跃每天带领职工早出晚归,认真观察黑颈鹤在在湖中喝水、理羽、嬉戏、起舞的倩影。数鹤时,他总要带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有关黑颈鹤的数据资料:每次起飞的数量、时间,一个群落共有多少只鹤,全部飞完用了多长时间,观察觅食的行为特征,什么时间回到夜栖地等等,每一项、每一个细节都详细记录到笔记本上。他牵头组织科研院所等机构完成了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出版了《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书,该书在2013年获得了第21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为科学规范、依法管理保护区,宦国跃主持完成了《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政府审批,使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宦国跃说,“黑颈鹤是非常怕人的,当与它们的距离少于100米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即受到惊吓而飞走。”但是,黑颈鹤与人和谐相处的场景在会泽保护区随处可见,老百姓在前面耕地、黑颈鹤跟在后面觅食,构成了一幅“人鹤和谐”的完美画面。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对黑颈鹤的干扰,2011年,他率先在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安装了“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宦国跃说,这套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科研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当管理人员站在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旁,就像站在黑颈鹤身边一样,连它们身上的羽毛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他通过这套监控系统多次及时发现了受伤的黑颈鹤,并在第一时间把伤鹤送到救护站或昆明的水禽医院进行救治。目前,已分别在管理局、管理所建设了网络机房,在黑颈鹤主要栖息地和觅食地安装了10余个高清摄像头,只要进入会泽黑颈鹤保护区网站视频监控系统,就能清晰的观测到保护区实时监控画面,真正做到了保护黑颈鹤全方位、全覆盖、没有死角。为了实时掌握保护区越冬水禽的分布及行为情况,宦国跃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优势,开发了3S技术的会泽黑颈鹤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达到了时效性强、精确度高、操作简单、效率提高的目的。同时,保护区还利用移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让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浏览查看最新的珍稀动物活动状况,在高清卫星影像中展示采集点信息,实现了信息采集与信息共享。为及时观察、掌握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及灰鹤栖息、迁徙路线等情况,宦国跃组织开展了对黑颈鹤、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等水禽卫星跟踪监测及环志研究,为有效保护黑颈鹤及其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撑。

 

 

  民以食为天,鸟类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鸟类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这么多的鸟儿都能吃上食物,是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管理局在保护区内加强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种有洋芋、萝卜、大麦等供给越冬候鸟食用。另外,在“念湖”中新建了一个供黑颈鹤觅食的一个小岛,采用只种不收的方式,每年大约提供10万吨以上的口粮供越冬候鸟食用。在气候恶劣的时候,由人工划船进入小岛,投放玉米等食物供黑颈鹤和其它鸟儿吃,确保它们不饿肚子。

  宦国跃说,为了提高全民自然保护意识,2013年保护区被省环保厅命名为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制作了标志标牌,加大了新《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保护环境,关爱黑颈鹤”为主题,保护区管理局先后承办了“第三届环保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中国首届黑颈鹤公益摄影大赛。宦国跃本人拍摄的大量黑颈鹤图片,撰写的文章在《中国环境报》、《云南日报》、《曲靖日报》等报刊上刊登,其中《会泽黑颈鹤越冬的生态环境与保护》论文在《云南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许多观点被专家研究黑颈鹤时引用。宦国跃说,随着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系统越来越好,大桥乡念湖和者海镇长海子片区水草丰盛,食物众多,现已经成为黑颈鹤的“越冬乐园”,也是黑颈鹤年年“相约会泽”的原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了以黑颈鹤为题材的专题片“高原探奇”上下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国际新闻等栏目也都报道了保护区在管理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让公众进一步树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珍爱多样生物的理念。

  近年来,伴随水位的不断上涨,淹没了黑颈鹤等水禽原有的栖息地,影响了黑颈鹤的正常生活,针对这一情况,宦国跃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一方面多次邀请专家到现场查勘,主持召开论证会议,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实施了黑颈鹤生境的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黑颈鹤等水禽的栖息地,同时还解决了食物来源补充问题,并恢复了湿地面积5000余亩、草地6000余亩,为黑颈鹤等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为生境改造对候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2006年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面落实《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宦国跃带领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员先后编制了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保护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内容,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投入项目资金,先后完成了保护区业务用房、管理所(站、点),巡护道路、标牌、宣教中心、湿地草地恢复、食物源基地等建设项目,同时配备了一大批观鸟及工作所需设备,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观,管护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区一法”工作顺利推进。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宦国跃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团队的扎实工作,默默奉献,共同努力,候鸟栖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越冬候鸟前来越冬,整个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有序增长。目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由发现时的21只,已发展到现在的800余只,鸟纲动物由2009年的131种增加到166种,2009年,在保护区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雀,黄雀的出现,不但是保护区到来的“新朋友”,同时也是云南省鸟类的新记录。现在,保护区内国家保护鸟类斑头雁、赤麻鸭占了云南省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灰鹤、红嘴鸥、苍鹭等76种、3万余只水禽来此越冬,寒来暑往,周而复始。会泽是“仙鹤之乡”,是鹤的天堂和家园,也是宦国跃工作的乐土。让鹤舞高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歌吟,是宦国跃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

  文/巩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