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 推动“滇菜”产业做精做强做大
去年12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今年省两会期间,多位省人大代表对此很关注,纷纷建言如何打造好“舌尖上的云南”。而在会场之外,业内人士也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的目的就一个,进一步推动“滇菜”产业做精、做强、做大。
场内声音
发掘民族特色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副校长杨悦认为,现在是文化经济相互交融的时代,“舌尖上的云南”应该从饮食文化上进行发掘。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菜肴,外地游客吃了后都觉得很有特色。比如德宏有景颇族“绿叶宴”,还有酸辣口味的傣族风味。
前段时间,我们带北京客人去吃“绿叶宴”和手抓饭,让他们看看菜的配料和加工程序,像辣椒主要通过舂、烤制作出来,菜的设计制作上很多都有孔雀特征等。这样,他们不仅对菜的印象深刻,还能顺带了解背后的民族文化故事,通过独具魅力的美食来感受当地人文。
打造地域风味
省人大代表、红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桂花说,“舌尖上的云南”应该结合各地特色进行打造,让游客、食客在不同的地方体验到不同的风味。
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有丰富的食材资源,比如在我们红河县有花宴、虫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花,就连秋冬季节都有树花,竹虫等虫宴也很有地方特色,很多外地游客对此十分钟情。来红河,就可以提前和宾馆预订这些特色餐饮。
保护“老字号”
“说到拓东酱油,这是个300多年的品牌,可以说是昆明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省人大代表、昆明绿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然认为,打造“舌尖上的云南”,像拓东酱油这样的“老字号”应该继续发挥其固有作用。这些“老字号”无论品质还是口味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考验,值得保护和发扬。
她建议政府关心传承“老字号”的企业,帮助“老字号”恢复往日的辉煌,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在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要吃得放心
不光要好吃,还要吃得放心。省人大代表、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表示,结合“舌尖上的云南”,省卫计委的主要工作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省卫计委已正式发布《鲜米线》等19个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此外,《乳扇》、《乳饼》、《鲜卷粉》等6个地方标准也已立项正在制定。还在全省16个州(市)疾控中心设立“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州市)中心”,设立138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县级覆盖率达100%。今年,将继续扩大食品监测品种、数量和覆盖面,把哨点医院扩大到200多个,全省2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
要走得出去
“前年到北京出差,我们专门去尝了北京烤鸭,口感各有特色,但人家的名气就是大,买一只北京烤鸭的钱可以买一炉宜良烤鸭(约10只),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省人大代表马丽波说,宜良的特色美食并不少,除了烤鸭,还有杂糖、板栗等,如何能把这些舌尖上的美味推出宜良,走向全省,乃至国内外呢?她似乎想到一条路子并正在实施中,即用电商新业态来推动销售。
去年12月,县供销社开启“愚公宜商”微信公众号,专门售卖农特产品;同时,还与县农业农产品联合社合资建了“建凤农产品批发”客户端,低价大宗售卖农产品。一个多月的时间,两个平台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72万。宜良板鸭也曾闻名遐迩,最近县供销社与加工企业联合打造了“鸭行天下”板鸭产品,近期将在供销社的两个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