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中国态度”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26.12.2015  14:32

    “世界流行中国风,习近平这样‘路演中国’”系列报道之四

    【开篇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8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布四大洲14国,在国外参加9场国际会议。在外访中,习近平与62个国家的领导人会面,就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要议题发表演讲或者署名文章。

    一年来,习主席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达“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刮起一股“中国风”。习主席向国际社会展现出大国风度,开拓外交新格局、深化务实合作、分享发展机遇,圆满完成了2015年让世界印象深刻的“路演中国”。

    今天人民网推出“世界流行中国风,习近平这样‘路演中国’”系列报道之四·态度篇。

     亮出“中国态度”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2015年是中国外交不平凡的一年。国家主席习近平8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14个国家。“习式外交”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外交工作中,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具体的国际事务,同时也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展开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和外交实践,将“中国态度”越来越多地纳入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显著提升着中国国际话语权。

     共同繁荣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中国“两会”之后的首场主场外交博鳌亚洲论坛上用形象的比喻阐述命运共同体。

    9月28日,习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在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今年的收官之访中,习主席再提命运共同体。他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合作共赢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也是习近平在外交场合常常提及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今年4月,习近平在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中谈到,“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前夕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谈到“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2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再次谈到这一话题,“要传承和发扬中非传统友好,为推动世界更加均衡、公平、包容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在“黄金档位”演讲的习近平强调“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史为鉴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一贯的态度。 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写到,“我们举办这些庆祝和纪念活动的目的,是要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发出和平与正义之声。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公开宣示了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态度”。(人民网记者 申亚欣 洪哲熙 本系列报道完)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