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有一种病,叫做互联网焦虑症。唯一的“治疗”方法,是不断地去探索、尝试。
但是在开始之前,您有必要知道“触网”的两种“玩法”:一是“+互联网+”,一是“互联网+”。选哪一个,取决于您所在行业的发育程度,和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
1000余家服装企业“触网”,仅两成盈利
今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随后业界的一场大讨论,将“互联网+”界定为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此前的初级阶段,被界定为“+互联网+”。
在市经信委副主任居琰看来,“+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的生意做到线上去,“互联网+”,则涉及到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的重塑。
重庆荀策网络公司创始人李鹏飞透露,在重庆,除了猪八戒网、大龙网等少数几家平台型公司算“互联网+”,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尚停留在“+互联网+”阶段。他估计,我市商贸流通“+互联网+”的电商创业者,数量在23万户左右,其中在淘宝上注册的重庆商家,在20万户左右。
这个“+互联网+”的庞大群体,赚到钱了吗?
情况不容乐观。以“触网”最早的服装行业为例,全市3000余家服装企业中,三分之一开拓了电子商务平台商机,但其中仅有大约两成盈利。
重庆服装行业协会外联部主任刘青云称,本地服装企业“触网”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很多老板对电商平台销售尚执观望心态,并以传统销售为主;二是很多加入电商渠道的服装企业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和人才;三是很多老板误将该平台当做销库存的渠道。
只有1/4的O2O项目能拿到B轮融资“+互联网+”不好搞,“互联网+”也不容易。
盘溪农贸市场某著名水果经销商,去年拿出近千万元资金,试图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进口水果销售平台,让盘溪的水果商贩和市民直接在网上实现供需对接。但截至目前,该平台月均销售额仅几十万元。“连团队都养不活。”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从全国来看,除了率先进入市场已经抢占了高地的阿里系,其他平台型企业中,实现了盈亏平衡的也是屈指可数。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O2O项目能拿到B轮融资,绝大多数的O2O创业项目很可能饿死在B轮之前。
“互联网+其实玩的是大数据,简单地说,就是把客户的需求信息收集拢来,再根据这种需求去组织生产,实现真正的产供销无缝对接。”重庆喜马拉雅科技公司董事长沈利川说,不少企业并没有准确分析用户的需求,而是依靠大量补贴吸引流量,什么时候资金链紧张,融资跟不上,补贴停止,项目就只能关闭。
除了“烧钱烧出伪需求”,“互联网+”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以餐饮业O2O为例,目前美团、饿了么等全国性的外卖平台都已经进驻重庆,它们都实行线上选择、下单、结算,线下配送的模式,同一地区餐饮商家也大同小异,且都以发红包的形式吸引消费者,“不同的只是红包额度大小罢了。”业内人士这样描述。
“+”法怎么做?中间有奥秘
是搞“+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先看一则案例。
去街边打印店打印,一张纸的价格为一元。“油墨费、店面租金等成本大概为0.8元,利润只有0.2元。”南坪东路某打印店店主说。
不过,一家名为重庆超控科技的公司,给出的打印价格是每张纸0.1元,还包括送货上门服务。看起来连成本都不够的生意,却给这家公司带来了风投A轮千万量级的投资。
超控科技的生财之道,来自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为了获取流量,它在每一座城市都建立数家打印网点,再给网点里的每一台打印机安装上一套特殊的装置,该装置上方是一个液晶屏幕,下方的数据接收器直接与手机APP客户端相连接。客户通过手机就近下单,给网点传送打印资料和支付打印费。打印完毕,网点送货上门。
看起来很平常的业务流程,其实隐藏着商业模式重塑带来的三个盈利点。一是屏幕,可收取广告费;二是通过廉价且便捷的打印服务汇聚起客户,以庞大的客户量向打印机生产商集体议价,最低能拿到两折的优惠;三是客户在APP里预存的打印费,可交由公司资本运作,获取收益。
“如果做‘+互联网’,从网上寻找客户,利润就只能来自于打印服务本身,采用‘互联网+’,利润来源就完全变了。”超控科技创始人彭飞说。
不过,彭飞的“互联网+”,源自他在线下有数百家打印店,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如果你只是一家小打印店,只能做+互联网。”彭飞说。
李曦认为,如果一个行业足够成熟,行业性大佬已经出现,后入行者更应该考虑做“+互联网+”,到既有的平台上去寻找商机,而不是自己搭建平台“以鸡蛋碰石头”;如果一个行业还处在萌芽期,有实力的企业可尝试做“互联网+”,抢占高地,集合多方资源,为小的创业者搭建平台。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