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创业孵化园“孵”出了什么?
近年来包括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在滇高校都成立了创业园,用来“孵化”大学生们的各类创业项目。
新华网昆明11月2日电(念新洪韩海阔)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近年来包括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在滇高校都成立了创业园,用来“孵化”大学生们的各类创业项目。那么这些孵化园,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它的成效和困境又分别是什么?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新华网 念新洪 摄
【高校创业孵化园,是怎么“孵”的?】
免费办公场所,“拎包入住”省钱省心
早上8点半,黄李兵来到自己的“特浓画坊”工作室——位于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去年5月份,还是大四学生的他带着自己的手绘项目进驻到创业园,“对当时的我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省钱!省心!”
像黄李兵这样“拎包入住”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云南各高校的创业孵化园中并不新鲜,记者走访了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创业园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10余个到30余个不等的办公室,供其免费使用,一些学校还把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都配齐了。
当然,“拎包入住”也是有条件的,学生须提交入园申请,再由校方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方能入园。学校还会对项目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将被清退。另外,“拎包入住”也是有时限的,一般为一年到两年,到时间就必须脱离孵化器,到校外去寻找办公场所。
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内,两个大学生创业者正在整理货物。新华网念新洪 摄
创业指导、技术支持,背靠大树好乘凉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张亮,用“保姆式服务”来形容学校给予孵化项目的支持——免费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专业化辅导等等。“七朵云”创办人、西南林业大学大四学生甘灿林,则用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学校在创业方面给予的各项指导:“一开始萌发创业的念头,就是去上了学校的一门大学生创业课。后来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淘宝大学’培训,几个月下来积累了不少运营网店的经验,这才选了黑糖这个产品来创业,现在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达5万到6万。”
技术支持也是高校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一大福利,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晟世彩云”,主要承接学校扶贫点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团队成员马冬冬告诉记者,田里种什么、怎么养护、什么时候收割,都由学校的老师们给予指导,保证产出的都是优质生态蔬菜,让他们几个“大学生农场主”省心不少。在昆明理工大学,技术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同样显著,进入到创业孵化园的35个项目中,超过6成都是基于科技发明成果之上组建的创业团队。最典型的是在学校支持下开发的“watch me”聋哑人智能穿戴设备,在2015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
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新华网 念新洪 摄
【高校创业孵化园,“孵”出了什么?】
成果与效益
刚刚领到2016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奖项的云南农业大学,早在2011年就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的项目中有20多个成功走出学校、注册成立了公司,其中的佼佼者年销售额已达千万。在创业孵化方面同样走在云南高校前列的西南林业大学,近3年来孵化的项目多达80余个,成功注册成立公司的也有30余家。
2015年才成立创业园的云南财经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孵化成果同样显著。财大首期孵化的项目中有6个成功注册成立了公司,其中周永川等几个90后大学生创办的兼职平台“掌上职客”,曾获天使投资人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昆工重点打造的“watchme”聋哑人智能穿戴设备创业团队,则已在中关村成功落地,并获得1500万元的融资支持。
如果说一个个创业项目被成功孵化是“点”上的成果,那么大学校园中创业氛围的营造,就是“面”上的效益了。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科长刘鲁峰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2015年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分别为34人、65人和139人,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云农众创空间”,让更多的项目能够入园孵化。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中经营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2010届学生宋亮,毕业工作几年后,于2015年回到学校的孵化园进行创业。谈起几年来的变化,宋亮很是感慨:“我们上学那个时候,‘创业’就等于是‘不务正业’,没人鼓励你去做,现在氛围多好,场地、技术、政策,各方面都在支持鼓励你去创业!”
云南农业大学众创空间咖啡吧,提供专属的“创业咖啡”。新华网念新洪 摄
困境与突围
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创业者在面对市场时的手足无措。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晟世彩云”,就在拓展销路方面遇到了瓶颈,作为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前期利用学校资源已经积累了一些销售渠道,但一旦要往外走、去面对大市场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困难,拿着好东西却卖不出去!而云南财经大学创业园第一期孵化的15个项目中,则有4个项目因难以应对市场挑战而中途退出。
“大学生创业者最缺的就是经验,尤其缺乏应对市场的经验,就这一方面来讲,我们创业培训的质量还不够高、针对性还不够强。”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科长刘鲁峰说。西南林业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张保兰也坦言,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指导仍然是有限的、不全面的。
的确,大学教师普遍都缺乏运营公司、应对市场的经验,难以给学生有效的指导,那么面对困境,高校创业园又将如何突围呢?张保兰说,最接近市场的就是企业,下一步西南林业大学将从加强校企合作入手,让企业加入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来。云南农业大学的突围之道同样指向企业,刘鲁峰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正在建“百名创业导师库”,选定100名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来指导学生,从而填补当前创业孵化的短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