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香飘四方

13.01.2016  11:02

 
  景洪市嘎洒镇曼播村傣族农民用大型拖拉机犁田耙地。 本报通讯员 杨德明 摄

  本报记者 杨建华 王淑娟

  岁末年首,当北方大地上还在冰雪飘零、天寒地冻时节,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的红土高原开始迎来了冬季农业丰收的欢乐时光——从雪域高原到红河之滨,从哀牢山麓到金沙江畔,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征令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精彩纷呈,云南大地到处瓜果飘香。

  绿色引擎 动能强劲

  2012年9月,省委、省政府推出《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开始提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几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成功探索并打造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体现云南特点、彰显云南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4张名片。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2015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特色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拓海内外市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从而以差异化、特色化竞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继续巩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优势,闯出一条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局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等严峻挑战下,云南现代农业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绿色引擎。初步预计:2015年全省农牧渔总产值达3457亿元,同比增6%;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53亿元,同比增长14%;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6元左右,同比增11%,超额完成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增5.5%目标。

  深化改革 焕发生机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动能强劲、逆势增长的奥秘,源于三农领域不断深化的一系列改革。

  过去一年,云南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不断啃“硬骨头”和趟“深水区”,一系列关联互动的改革举措从纸上走向田间地头,土地、林权等“沉睡”的资产被改革的春风逐渐唤醒,水价改革、引入社会机制参与水利建设等水利改革陆续破冰。通过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和积累解决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经验和对策,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掀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篇章。

  目前,全省已有108个县(市、区)、410个乡(镇)、3217个村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耕地、茶叶地、橡胶地、果园地、咖啡地近2000万亩,流转率达到25.7%,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施甸县山邑村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广大农户从一份土地上可获得租金、分红和工资3份收入,曾经荒置的土地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仅此一项,就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翻了3番。陆良县三岔河镇清河村委会通过实施土地大规模有序流转,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蔬菜、食用菌两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优势产业,亩均效益是种植水稻和蚕豆的好几倍,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宣威市集中有序流转土地15万亩,建成了落水镇的重楼、东山镇的蓝莓、来宾镇的金银花等46个特色产业园区,带动了全市70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产值14亿余元。

  2015年,我省继续加快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建设,通过规范化种植和规模化加工,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工业化的钥匙开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门。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保山市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基地,加快基地向适宜区集中,目前已打造优质特色基地800余万亩,全市农业人口人均达到4亩。红河州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变分散开发为板块开发,选择蒙自、开远等6县市13个片区,建设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全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大理白族自治州采取系列措施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使核桃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成为全州覆盖面积最广、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大的富民产业。

  投资洼地 蓄势发力

  随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的迅速提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显现,更多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的企业开始投身农业,以资本雄厚及市场营销能力强大等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云南农业的组织化、科技化、品牌化和深加工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5年,通过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等举措,全省农业招商到位资金261.2亿元,同比增长35%。与此同时,通过政策鼓励、项目支持、跟踪服务等多种方式,我省切实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3060户,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697户。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12%。

  在努力加快产业及品牌建设的同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市场开拓工作也不断加码,精准发力。2015年12月8日,一场主题为“云南特色·冬农魅力”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展示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花卉、蔬菜、水果、普洱茶、螺旋藻、咖啡、食用菌、魔芋、三七、天麻等1000余种具有云南特色的优质生态农产品,受到北京市民和来自海内外的采购商青睐。

  为了加快“走向全球”的步伐,2015年,我省相继组织开展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泰国、土耳其、香港、澳门等一系列专场推介活动。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7%,稳居西部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个人、合作社和企业开始发力“互联网+”,越来越多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像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朵,在全国消费者心中绚丽地绽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在指尖上采撷,在宽带上增收,在键盘上小康的时代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