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座城,是山水给它的报答

15.02.2017  17:07

  云南网讯(记者 邓建华)远山青黛,明昼悬月。清澈溪流在斑驳老墙下哗哗流淌。宋瓦清砖在云影徘徊间沐浴晨光。在丽江,遇见古朴清幽的石板桥和六扇门,遇见洁白的雪山和湛蓝的天际。历史和大自然的丰厚馈赠,让丽江承载了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包括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纳西东巴古籍等世界记忆遗产,以及茶马古道文化、傈僳文化等,丽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拥有了世界文化大餐的基本原料。

  丽江不是古城。古城只是丽江的一个小窝,而这个世人当作温柔之乡的“小家碧玉”,她是在雪山母亲粗犷凌厉的悉心看顾下,浑身散发出了赤子之心。

  到过丽江的人,必去之地一定是玉龙雪山。1月的时候,玉龙雪山顶上的雪已经很厚了,峰顶长年不化的冰雪,当爬到与白雪近距离时,气温会越来越低。

玉龙雪山 资料图

  当然,这座纳西人眼中的神山,从山脚到山顶,周遭的景致却是按四季的不同更替而变化的。夏天,山脚下的甘海子鲜花盛开,初冬,草树又结满霜花,沿途的山色则以深秋最美,进山一路已是多彩绚烂的世界,红的红,黄的黄,浮光耀金。树叶衬着蓝天,白云和雪峰禁不住让人驻足良久,不愿离去。

  登上4500多米的半山腰,眺望主峰上的冰雪世界,气势磅礴,银光交织,天空碧蓝,醉人心弦,而这浩瀚蓝天和云蒸霞蔚之间,向下眺望,丽江古城那瓦楞绵延的房顶会隐隐看到。

  玉龙雪山南麓有个古村叫玉湖村,它位于白沙乡北边,它最早先的名字叫雪嵩村。旅游者但凡去玉龙雪山,都要过这个这个村子,所以人们会把它冠以雪山第一村。

  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不知有多少西方人就是拿着美国人约瑟夫·洛克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来到了云南、来到了丽江、来到了这个洛克曾生活和工作过多年的雪嵩村。

  西方人透过洛克凿开的一个小孔,看到了玉湖村,看到了“香格里拉”,看到了丽江,看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丽江因为洛克而扬名世界,而他曾经居住过的村子也因为他而让外界所熟知。

  雪山、小村、古城、洛克,似乎成了一个绵延着的丽江文化。

  现代交通的发达,看似遥远的雪山与古城拉进了距离,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可以到达玉龙雪山。一早你登临雪山,日头还未西斜,你便到了熙熙攘攘的繁华古城。

  从雪山归来,这座被世界所认识的城,没有城墙而包容万物,无论白天和夜晚,在人潮最拥挤的四方街,在日光或月光下凸凹的闪着光亮的青石板,几百年前传说中的马锅头的铃铛也会不时在你的耳边叮当响起。

  丽江,曾在研究者的界定中认为它是活着的茶马古镇。这也是丽江吸引世界目光的因素之一。

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上经贸文化交流的象征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茶马古道是穿越滇藏的一条古老的道路。据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将茶叶带进了吐蕃。因为藏民以肉奶为主食,茶叶正好能帮助消化,很快茶就成了藏民离不开的必需品。但是后来从内地进藏的道路被封锁了,当时的吐蕃就从云南开辟了另外的道路到内地贩运茶叶,这条古道从丽江穿过,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在崇山峻岭里开辟的一条小道,很多地方只有一人多宽,有些地方还有马帮用石板铺的遗迹。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纳西学者杨福泉曾经多次走过那条至今尚存的茶马古道,他以为经过丽江的这条古道应该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茶马古道。

  在杨福泉的记忆中,小时候,常常见到一队队藏族马帮赶着打扮得光鲜漂亮的骡马穿梭般往来于古城,领头的马或骡往往神气活现地戴着漂亮的头饰,上面有各种刺绣图案,中间嵌着一面明晃晃的镜子,脖颈上挂一个大铜铃。此为“茶马古道”马帮的古风,既图吉祥,也是炫耀自己的马队。

  由于“茶马古道”商贸的繁荣,丽江古城中产生了不少为藏族商人而设的马店,辟出了专门的卖草场。杨福泉家所在的那条街道上在他小时候都还有几户人家开着马店,展现着“茶马古道”的遗风。过去,古城与藏族打交道多的很多纳西人都会讲一口流利的藏语。古城中并产生了不少主要与藏人做生意,走拉萨,跑印度,生意越做越大的商人,他们被称为“藏客”,在藏区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古城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锅头的铃铛早已成为绝响,那条曾经热闹的古道也从喧嚣转为寂寞。木老爷们的江湖在消逝的铃铛声中渐行渐远……

  雪山上的泉水从山脚下的九鼎龙潭流出来,一路蜿蜒,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开阔而风景满眼的小镇,这是在明崇祯年间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的“柳暗波萦”的“大聚落”丽江束河古镇。它和大研古城一样,因水成街,水绕街流,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温情驿站,

  这里,水是灵魂,也是智慧。天然雪水滋养,在铮铮淙淙的水声中,古老的青石板也似乎听懂了水语,在阳光下泛着微光。400多年历史的青龙桥被马蹄打磨得光滑透亮,五花石铺设的石板路在脚下延伸。马帮文化成了历史,但是在束河茶马古道文化博物馆内,却仍保存着活生生的茶马记忆。

  自明应天府“靴灯事件”后,大批京城皮匠流入丽江,在束河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传艺谋生,凭借着一身手艺,“一把锥子闯天下”的雄心将“束河皮匠”这几个字与茶马古道绑在了一起。并跟随马帮与茶马古道沿途居民长期融合,相依相存,将精湛手艺一路传播,持“一把锥子走天下”,沿袭数百年,成为茶马古道上家喻户晓的佳话。

  从此,束河皮匠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