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石榴“老树结新果”
金秋,石榴采收时节,记者走进蒙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文澜—新安所10万亩石榴片区”,满载石榴的车辆川流不息奔向各地,丰收的现代农业盛景令人振奋。
基地规模化种植、产品标准化分级、质量可追溯体系、“触电”销售、冷链运输等现代农业方式,让蒙自石榴早已跨过云南农特产品“汽车拉不了、火车拉不够”的尴尬,走出大山,飘香国内外。截至去年底,蒙自市石榴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产量27.65万吨、产值8.85亿元,占据了全市水果产值的半壁江山。
风生水起的蒙自石榴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和“扬名”的嬗变之路。
一颗石榴的“嬗变”
高原特色农业的精彩之笔
千顷吐翠,万亩流丹,一个个果实饱满、色泽鲜艳的石榴压颤枝头,一幢幢新居掩映其间,如今新安所镇的小红寨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石榴产业致富村。村里人都说:“红玛瑙般的石榴,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一个精彩“石榴故事”的开篇,得益于蒙自悠久的石榴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蒙自市石榴种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与全国其他石榴主产区相比,蒙自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果蔬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张莹介绍,蒙自地处北回归线,春季气温回升早,石榴萌芽、开花早,比山东、陕西等地果实成熟提前近两个月。同时,皮薄、肉厚、粒大籽小、汁多味甜的品质,赢得业界肯定和市场青睐。
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天优势,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蒙自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户经营的方法,实现了规模连片发展,并形成6万余亩连片的石榴园。
2013年,蒙自石榴产业又迎来新的机遇。蒙自市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建设红河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部署,提出打造“蒙自市25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34.01亿元,其中文澜—新安所10万亩石榴片区是重点建设的三大片区之一。如今,蒙自石榴种植区域共涉及近3万农户,石榴收入已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占种植业收入的70%。
与全市石榴产业的跃升一脉相承,小红寨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现在社员已有1200多户,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跃伟告诉记者,2006年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小红寨村内的78户社员,如今已覆盖了新安所镇、文澜镇20多个村组。
“自从有了专业合作社,我们栽种石榴的成本降低了,产量更高了。”正忙着采摘石榴的村民沈国金说,“专业社不仅传授给我们科学的管理方法,还统一组织销售,把种出石榴卖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今年家里种了10多亩石榴,预计收入也得有8万多。”
以专业合作社为 “线”,将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联结成“面”,蒙自石榴产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产销标准化
市场引领的农业生产变革
探究蒙自石榴产业的发展壮大之路就会发现,一个特色产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能否形成竞争力,还得由市场说了算。
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为打开市场,他们注册了“蒙生”石榴商标,张跃伟带领营销组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展会上,客商对“蒙生”石榴赞不绝口,甜石榴被抢购一空。
当大批订单纷至沓来时,产品的质量标准成了考验张跃伟等人的第一道关口。
“发展之初,收购的石榴果形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一直起不来。”张跃伟坦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合作社下足了功夫。
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建设优质高产的“第一车间”。首先,在每个种植村组设立一个生产小组,由村里懂技术、有威信的村民担任组长、副组长,并定期邀请农科专家对技术骨干集中培训,帮助会诊石榴种植中的疑难杂症并推广种植标准和新技术,以点带面,再由骨干手把手交给各户果农。其次,在收购包装环节统一标准,合作社给每户社员发电子秤,让社员按重量大小分4个等级标准采收归类,在收购环节再由选果机和专人按重量、果皮光滑等标准细分8个等级。
一花引来百花开,标准化的努力为合作社打开更广阔的市场。2009年,合作社在上海、北京成立了经营部;2010年9月,他们与家乐福超市签订合同,实现“农超对接”,“蒙生”牌石榴正式摆上了家乐福的商品柜;2011年,专业社又把甜石榴打进了沃尔玛、乐购、麦德龙等超市……
生产过程可追溯,石榴才会更受欢迎。在合作社里,记者看到一摞摞整齐的台账。张跃伟告诉记者:“社员什么时间施肥用药,用了什么肥什么药,这里都有详细的记录。”同时,合作社加强产研合作,由省农科院加强对产地的水、土壤等种植环境的检验监测,其数据均通过网络提供给供货超市。
探路“互联网+”
有品牌才有“身价”
从中秋、国庆到现在,来自山东的红河学院大四学生赵燕才异常忙碌,今年他和3位同学注册成立了电商小微企业,蒙自石榴正是他们的主打产品。“主要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和淘宝点推销产品,山东、陕西、四川等地都有订货,到现在已卖出了300多箱。”赵燕才说。
如今,随着“互联网+农产品”的深度融合,蒙自石榴产业已加速驶入快车道。
“预计今年单线上销售就有2000多万元,占总销售的近七成。”张跃伟介绍,“蒙生”石榴从2013年“触电”阿里巴巴至今,线上销售首次超过线下销售,一天最多时发出100多吨鲜果。
在“触电”的热浪中,张跃伟颇为冷静,“没有品牌就没有‘身价’,互联网虽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空间,但反过来也倒逼蒙自石榴更要在品牌化上下功夫,方能在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
一直以来,蒙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蒙自石榴的品牌培育。先后申报注册蒙自石榴原产地标记和蒙自石榴证明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更好地保护蒙自石榴声誉,积极协调企业和合作社,设计规范蒙自石榴包装,在包装箱上统一印制蒙自石榴原产地标记、蒙自石榴证明商标,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云南省著名商标标识。为提升石榴质量,蒙自市先后编制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地方标准,推动全市的石榴标准化生产。并做好石榴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品牌不仅是脸面,更是一种承诺和保证。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做法颇有新意,不仅注册“蒙涯红”商标,并在每个包装箱上印上微信二维码,客户只要用手机“扫一扫”,通过合作社的官方微信,可以查出石榴种植基地今年以来的各项生产记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着安心。
与石榴产业提质增效同步,蒙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深耕品牌农业版图,展开新的田园追梦之旅。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