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文产 凝聚文化精髓 崛起极边之地
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的腾冲,以翡翠、刺绣、木雕、火山石……文产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品质出众,创造了惊人的业绩,腾冲文产——
凝聚文化精髓 崛起极边之地
制作根雕
挑选饰品
自2004年以来,腾冲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实现12.7亿元,增幅为12.7%,占全县GDP的9.5%,从业人员从3000人增长到20000多人,腾冲文产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崛起于云南边地。
文产
特色鲜明 绚烂绽放
腾冲是我国最靠近缅甸翡翠原产地的地区,县城距中缅边境线只有80多公里。腾冲人最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宋、元以来,这里就是珠宝玉石的聚散地,并首开翡翠加工之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从古至今,腾冲诞生了不计其数源于翡翠的传奇,走出了张宝廷、寸尊福等几代蜚声海内外的翡翠大王。2003年,腾冲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
在腾冲,琳琅满目的专业翡翠公司让人目不暇接,如雷贯耳的当数拥有“亚洲玉雕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等称号的玉雕大师杨树明创立的腾冲县树明玉雕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杨树明把“别人眼中100元的‘废料’雕刻成被人出价360万元”的《风雪夜归人》而成为珠宝界的传奇。在他的公司里,陈列着不少杨树明的作品,从以前的阳春白雪雕件到现在的时尚翡翠产品,可以看出杨树明在磨砺中与时俱进的蜕变。10年间,其100余件作品在百花奖、天工奖、神工奖等各种权威评比中分别获得过金、银、铜等各类奖项。树明玉雕也从3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产值1.7亿元的龙头企业,被评为“云南省最具创意性文化企业”,公司在湖北十堰、苏州还设有加盟店及分店。杨树明说:“我公司2013年开始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9.45亩的树明玉雕加工培训基地,今年,再投资6000万元建设珠宝玉石首饰加工研发基地,预计年产值超过3亿元。”
腾冲翡翠加工基地也是腾冲翡翠业的一个标志。基地是2011年腾冲万福珠宝有限公司与腾冲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进行校企合作尝试的项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以翡翠加工制作、工艺设计、人才培训为主体,涵盖餐饮、旅游、茶艺、木雕和东南亚特产销售。前期公司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员工388人,年产值达2亿元。基地在生产、培训、销售之外,还专门设计了腾冲翡翠文化展示区,分别用14个板块详细介绍了腾冲翡翠的加工、历史、交易、繁荣的文化。
腾越圆角工艺服饰有限公司通过生产背幺、马甲、围裙、民族服饰等产品成为腾冲文化产业的模范样本。据负责人李宏斌介绍,公司拥有36项国家专利,30多个系列产品,2014年完成产值341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07万元。公司采用传统工艺结合市场化运营模式。现在,公司的缝纫加工工厂达到3个,刺绣基地45个,带动了2万多名妇女创收。
腾冲火山远近闻名,但其衍生产品火山石在家装等领域的推广却范围有限。腾冲县大家文化发展公司2013年投资800万元创建了大家琢坊石木文化精雕厂,引进先进的重型石雕设备,对火山石进行精雕加工,开发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及建材装饰产品。总经理王裕禄告诉记者:“经过我们精加工的火山石板材可做背景墙、家具、厨具等等,每平方米可卖到200元至1800元,目前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公司将于今年投资新建腾冲石木文化创意园——石木雕刻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估算66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精雕产品3万件,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集大型根雕、实木艺术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腾冲艺缘艺术品有限公司,其创作的《水浒》108人物肖像、《十八罗汉》等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公司经理卢传敏介绍,公司目前已具备年加工根雕产品2000多吨,实现产值上亿元的生产能力,是腾冲大型文化创意企业之一。2014年公司完成产值2936万元。
还有以经营翡翠博物馆、翡翠卖场、黄龙玉馆及茶文化的腾冲县丝路碧玉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木材为载体,利用传统手工艺与电脑数控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形式制作传统明清风格家具的腾越工艺品厂;以文化为灵魂丰富和顺的旅游内容,先后被授予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有以经营旅游演艺项目,实现了国有老院团事转企市场化运作后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梦幻腾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10年的培育与发展,腾冲县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翡翠加工、销售为龙头,木、土、石、布等领域健康发展的局面。截至2014年,在全省344家文化产业联网直报法人单位中,腾冲占16家,在保山市文化企业十强中腾冲占7家。
石里淘玉 记者 苏颖 摄
经验
加大培育 创新模式
腾冲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不只表现在产值倍增数字上,还体现在文化体制的改革,发展思路的有效探索,文化品牌的积极塑造的发展思路上,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下为全省文产做出了典范。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基础,“腾冲是全国唯一将‘文产办’单列出来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地方。保山的文产骨干企业共21家,腾冲就占16家。”保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产办主任朱光亮说,“2003年,腾冲县被列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唯一的县级试点,也是全国唯一单列的县级政府职能部门,这样的体制更加速了腾冲文化产业的发展。加上腾冲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届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助推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2004年1月,腾冲县将“文化名县”列为腾冲县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将“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工程”及“文化建设”作为全县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来抓,省、市、县三级高位推动,有力促进了文产的发展。同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腾冲文产办从成立之初,就通过挖掘自身特有文化,着力培育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腾冲县文产办主任陈艾兴告诉记者:“如园角刺绣从8000元的成本发展到如今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农村上万人致富的大产业;树明玉雕从3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都是腾冲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全国有省级玉雕师43位,腾冲就有13位。”陈艾兴充满自信地说:“当前我们正在着力培育布布顺老布鞋、腾越古陶等发展前景较好的小微企业。预计布布顺老布鞋3至5年将发展到2000万元产值。”其次,创新发展模式。腾冲县结合本县实际,探索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模式:一是“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如园角刺绣、布布顺老布鞋等企业;二是“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商户自我发展”模式,如以翡翠、黄龙玉、琥珀为主的珠宝产业;三是“政府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模式,如火山石精深加工中的大家文化公司、根雕木雕中的艺缘公司等。其三,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过去几年,腾冲县牢牢把握腾冲旅游升温的机遇,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机制,大力提升重点景区的文化内涵。如和顺古镇就在景区规划建设中融入了侨乡文化、抗战文化、马帮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在下一步规划中,腾冲要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以上。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年翻一番,10年翻两番,2020年达到30亿元以上,2025年达到60亿元以上。”陈艾兴还表示,目前腾冲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一核五区”的文化产业园。“一核”即县城中心园区,园区内划分影视基地、非物质文化产品区、文物藏品展示销售区、大型根雕文化博览园、南亚、东南亚文化展示开发区以及会展中心6个功能板块。中心园区之外在乡镇规划5个小区,分别为抄纸小区、固东皮影小区、马站土陶小区、北海竹编小区、石头山工业园火山石精深加工及根雕木雕小区。
思考
“云南样本” 独树一帜
腾冲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文化产业,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内容为王、特色立足、创意致胜、市场引领、锻造品牌、转型升级、壮大实力,让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思路引领下发展壮大的。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金木土石布”5个门类的发展布局得到各地广泛响应和支持,在省外也产生良好影响。
以打造“美丽德宏·中国玉都”的珠宝文化品牌及产业的德宏,同样以自身特色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德宏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产办主任韩启祥介绍说,德宏州通过建成“瑞丽珠宝步行街”、“金星石木文化城”等重点珠宝文化产业项目近30个;建立玉雕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珠宝文化节”、“珠宝博览会”等一系列珠宝文化宣传推介活动,珠宝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保山则在“十二五”期间确定了珠宝等8个文化产业重点门类,构建了以腾越翡翠、龙陵黄龙玉、隆阳南红玛瑙为主要内容的珠宝玉石文化产业群。朱光亮介绍说,至2014年末,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65%,年均增长达20%以上。
近年来,云南省在文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举办云南文博会,国际性持续增强,外省客商不断增多,省内广大文化企业踊跃参加,已经成为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展会之一。同时,建设智库,加强培训、打造平台、拓展渠道,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全国独树一帜,尽管体量还不大,但特点亮点显著,打造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云南样本”。
近日,为全面推进云南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工信委以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6大重点工程建设助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有贷款需求的微型文化企业可获得10万元以内的银行贷款支持,2015年和2016年,每年每县(市、区)扶持10户至50户微型文化企业。
《意见》指出将探索创建省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并鼓励有条件的州市创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在项目实施中更多地运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另外,云南省还将重点通过展会和电商,扩大市场营销推广。其中,将开展“云南特色文化产品万里行”营销推广活动,鼓励小微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组织“云南特色文化产品网上营销”活动,组织省内优秀软件和信息服务商与小微文化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活动,支持和帮助小微文化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拓展经营领域,利用搜索引擎拓展文化市场。有力助推云南文产迈上新台阶。(记者 李悦春)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