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社工乡村实践样本
“不能再无睹一些凋敝乡村中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李俊离开了工作过10年的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云南连心社区服务照顾中心”,回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高桥镇唐家村,用祖父给的钥匙打开锁,从蛛网密布、杂草丛生的老宅里抓出8条蛇,赶走成群结队的老鼠,在这里注册了楚雄第一个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3年时间里,李俊把唐家村5号那幢20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宅变成了热闹的“儿童之家”。
同样在3年前,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李小菲和陈江龙,受云南连心“三区计划”选派,来到沧源县勐董镇刀董村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们从陪伴留守儿童开始,依托社区、学校建立儿童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日间照顾、文化娱乐活动、课业辅导等社会服务,通过组建民族歌舞文艺队,挖掘展示民族文化,不断发现村中“能人”、妇女骨干,通过社区活动和服务来增强村寨的凝聚力。
一年后,当时机成熟时,他们提出的成立养鸡合作社的建议被采纳。 合作社最初只有7户村民,如今发展到覆盖全村80%的农户,还吸引了5名本村青年返乡创业。靠此一项,户均每年增收近3000元。
而这一切,只是云南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云南社工专业服务覆盖16州市 直接服务贫困群众20万以上
云南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在精准脱贫中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9.6%下降至2016年的9.8%;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014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363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09元增加到7847元,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云南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藏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都在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范围之内,全省有27个深度贫困县、300多个深度贫困乡、3000多个深度贫困村,仍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精准扶贫的任务还很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注入。
2015年3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等18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云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将云南省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总体规划中。
2017年,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人社厅和省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服务内容,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实施意见,从2017年到2020年,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云南将每年选派100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贫困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此外,云南省还将支持和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院系与贫困地区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帮助贫困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将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让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浓厚家乡情怀的返乡社工,回乡创办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脱贫攻坚,推动当地农村社会工作发展。
“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引入扶贫领域,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能够有效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民政厅人事(社会工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借助民政部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三区”计划),积极利用项目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困难帮扶、资源链接、生计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造福群众。
“许多人不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社工的作用,但是这些年轻的社工用多年的工作证实,社工对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脱贫攻坚、保持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连心”理事长向荣说。
专家表示,“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有助于推动纯经济式扶贫向综合性扶贫发展,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有助于推进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的同步介入,为贫困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与单纯的“救济式扶贫”或“产业化扶贫”模式不同,社会工作介入脱贫攻坚,不仅仅止步于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而是通过挖掘社区优势资源,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在社区互助意识的激发和培育、农村社区凝聚力的增强、易地搬迁的社区融合和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共创公共参与、文化认同、社会互助、环境友好的社区共同体精神。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云南省民政厅累计选派了52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入贫困地区,积极帮扶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链接各类资源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困难,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已覆盖全省16个州(市)68个县(市、区),直接服务贫困群众20万以上,间接服务贫困群众达百万人次。
专家:破除“瓶颈”引入社工服务 激活扶贫资源
社工人才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以其专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在困难群众帮扶、群众脱贫信心树立、脱贫能力提升、产业需求及规划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对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有益补充。近年来,云南在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三区计划、牵手计划、省福彩公益金项目等,搭建了很多很好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社工在扶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能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扶贫需求评估、生计发展、能力提升、精神关爱等工作,开展社会融入、心理疏导等服务。”向荣认为,社工以专业的策略、技巧和方法,充分挖掘和发挥贫困群体的能力、积极性和主体性。此外,社工是资源链接者,在充分评估贫困对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其专业工作在受助对象与社会资源占有者之间搭建桥梁,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兰树记认为,脱贫攻坚大家更多时候关注在了产业发展及物资帮扶方面,往往忽略了对村庄弱势群体精细化、专业化的扶助工作。大家都知道在很多村寨发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外出就业是提高收入的重要渠道。那么大量青壮年外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需要得到照顾和支持,社工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在云南武定县正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李俊看来,民办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支重要的协助力量,也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郑雪敏表示,社会工作人才、社工机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是一个互帮互补、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平等、尊重、共赢、合作的前提下,一起去实现减贫增富,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和促进发展的共同目标。
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愈发深入,如何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长期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兰树记认为,乡村不缺人才,缺的是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机会,建议考虑通过社工报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给予加分政策,或建立社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基金,以项目资助方式支持更多人去乡村做社工,多措并举解决乡村人才不足问题。
“一方面,社工人才整体储备不足,资金支持也不足。另一方面云南乡村贫困面广、群众的社会需求大,而山区交通等基础条件使社工机构难以大面积覆盖。再其次,整个行业生态的打造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李俊建议,从各级加强服务协同,真正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协作扶贫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实施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到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加快形成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协同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郑雪敏建议,“目前,社工人才专业服务能力整体薄弱。社工人才队伍的基数和专业服务能力都薄弱。要加强社工人才对伍的建设,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系统教育等,还要加强社工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的解决,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社会工作人员在项目总资金的占比、岗位购买、以奖代补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社工人才可以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向荣表示,推动扶贫济困、增进民生福祉,是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使命,也是当前社会工作者的时代责任。社会工作因其专业性和职业化,更能了解贫困者的需求。民间公益更有助于拾遗和创新,加快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参与扶贫,将有助于充实和优化扶贫工作队伍,丰富扶贫工作手段,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对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大有裨益。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