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科专家保山行暨保山发展高端论坛在保山市举行

27.08.2015  16:39

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范春燕)8月26日,云南社科专家保山行暨保山发展高端论坛在保山市举行。此前,省社科联专家已经分3个组,走访了30多个调研点。经过深入思考,他们对保山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总结说,这一次是社科专家“走转改”的重要之旅,本次专家中不仅包含了社科专家,也包含了生态、自然方面的专家,其实是一次综合性的调研。“这次只是一次初步的汇报,我希望这次活动后,如果保山对专家们的意见感兴趣,可以加强联系,直接挂钩到县区,促进保山市的发展”。

生态文明在开发与保护中行走

省林科院院长杨宇明阐述了高黎贡山的重要生态地位,建议保山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高黎贡山的生态功能,以保护性开发来替代消耗性开发,调和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生态保护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的生态保护压力。杨宇明提出,保山可以考虑制定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联合发展的目标。针对危害生态文明的传统产业,寻找替代产业进行发展。同时,在目前的基础上,提高红花油茶、滇牡丹、核桃、沉香木等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他认为保山银杏村在调和开发与保护矛盾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当地,银杏不仅是生产生活的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虽然银杏不能在全省、全市广泛种植,但是变消耗性利用为保护性利用的模式值得推广。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段昌群也建议保山打生态牌。他说,保护要产生效益,经济发展要能从生态环境中获得好处,从而解决经济和生态两张皮的问题。保山一是需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融合贯通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要守住生态底线,为未来发展保留空间;三是要打造保山生态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升级版,做好传统产业的提升,走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的路子。

一带一路”大有可为

专家们都认同保山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面向南亚七国,云南出境的重要通道,保山未来的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提醒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对云南、对保山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互联互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重点。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 磊建议,保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可以从猴桥口岸切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合理规划,和周边的地区联合共建。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原副巡视员、研究员杨 烨 表示,保山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的是桥梁的角色,应该积极去争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盯紧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和多个通道,应对外部不稳定因素。同时,要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发展,促进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创新对外开放的形式。云南省社科院南亚所所长陈利君创新性的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他分析说云南有区位优势、有产业互补的优势,还有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可以借鉴,以扶贫开发、保税物流等为切入点申请自贸区也有独特性。当然,要建立自贸区,陈利君建议说,我省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贸易转型,推进沿边金融开发,创新沿边管理模式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模式等。

文化旅游实现本土化在文化旅游方面,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建议保山以县区为中心,建立旅游小镇。文化旅游的发展又能带动各县区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催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古村落保护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李炎强调要注意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基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分类强化指导。“一定要遵循产业的发展规律,强调人文关怀气质,加强对文化旅游发展态势和旅游消费市场的观测和规划,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化对周边本土旅游文化市场的培育,强化人的现代化建设等。”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院长叶文认为保山已经出现了旅游产品特色化的萌芽,这值得肯定。他建议借助滇西抗战的历史,尊重自然地理的分区,以传统的边五县为核心,构建跨境的滇西旅游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许南垣建议保山重拾“乡绅文化”,借助乡村旅游培养本土精英,让乡村留的住人,系得住乡愁。与此同时,许南垣强调云南是旅游市场的消费终端,一定要改善旅游消费的软环境。范建华也认同文化旅游的本土化。他认为腾冲和顺在故土实现城镇化,以特色产业推动城镇化的模式值得借鉴。保山的旅游业不能沉湎于腾冲的火山热海,还要开发创意创新型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丰富保山旅游产业的层次。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