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十三五”怎么看 省委书记“十三五”调研座谈会透出哪些信息
召开部分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李纪恒出席并讲话。云南日报记者 张彤 摄
从8月18日到9月18日,1个月的时间,除了其他繁重的政务活动外,省委书记李纪恒在赴临沧、昭通、大理、昆明基层调研的路上,分片区与16个州市的党政主官、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4次集体座谈,主题就一个:云南的“十三五”怎么看、怎么干。
李纪恒说:“制定‘十三五’规划,就是要围绕国家发展的大逻辑,结合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来谋划举措,对资源禀赋、发展路径、所处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量。这样,我们编制的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务实管用。”
作为本省新闻媒体中的“知政”者——云报君就从调研座谈频频谈及的“跨越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包容发展、绿色发展”这几个理念,说说“高层”思考中的云南“十三五”。
不用等开会传达了,这篇文章你的领导也在看。
省情这样看——“五个刻不容缓”倒逼跨越发展
“作为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始终是我省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李纪恒
从时间节点看,“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正好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这是五年决战时期,云南的任务很重、担子很重。
目前,我省还有贫困人口574万人、占总人口的12.21%,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93个扶贫开发片区县和重点县,贫困县数量居全国第一。可以说,云南,在空前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城乡居民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这几次调研和讨论中,云南的发展现实被归纳为“五个刻不容缓”:
1、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刻不容缓;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瓶颈制约刻不容缓;
3、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塑造竞争新优势刻不容缓;
4、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刻不容缓;
5、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刻不容缓。
今年初,习大大在云南考察指导工作时就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发展。”“对云南这样一个有着4700万人口的欠发达省份而言,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你们发展得越好,对国家的贡献也就越大。”
李纪恒对官员们说,现在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预期明显增强的阶段,也是加快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作为欠发达地区,云南不能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也不能按部就班、温温吞吞地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另辟蹊径,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云南的“跨越式发展”与单纯的“赶超”不同,是质的飞跃,而不是单纯量的叠加,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速度型”增长的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跨越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包容发展、绿色发展。
机遇这样看——用“融入”思维抓住最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为云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最大机遇。随着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区位优势叠加释放,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战略机遇已经到来。”——李纪恒
大家都知道,习大大对云南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3个发展新目标、新定位: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就是“中国梦”云南篇章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央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对于各省区市来说都是一座金矿,重大战略叠加更是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放眼当前,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到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开放合作,连同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民族区域自治等系列优惠政策,均与云南发展紧密相关……可以说,云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于多重重大机遇的密集叠加。
“十三五”期间如何把握机遇?云南的选择是:全面融入。
结合3个定位,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挥师两洋、外引内联、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八面来风的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实现云南经济的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就是强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建设金沙江经济带、澜沧江经济带、沿边开放经济带,这种内部的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同样体现了“融合”思维。
李纪恒告诉各地党政主官和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定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强烈的大局意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把握云南的功能定位;强烈的发展意识,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找准国家政策着力点,找准加快发展支撑点;强烈的开放意识,积极主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功能。
转型升级这样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牛鼻子”工程
“新旧增长阶段的转换,表面看是增速换挡,实质上是增长动力切换,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革新。”——李纪恒
近两年来,我省经济增速有一定程度下跌,除去国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是我省长期积累的以资源型、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矛盾等问题的集中显现。
为此,省委把转型升级称为“十三五”发展的“牛鼻子”工程,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从8个方面综合施策:着眼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扩大内需,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坚持改革为先,强化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公平共享,织就民生安全网;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值得注意的是,李纪恒在调研座谈会上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放弃传统产业,更不能把传统产业看成是夕阳产业。烟草、能源、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省工业的家底和支柱,是最重要的存量资源。关键在于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用好“两化”融合的机遇,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宝贵的存量盘活、用好,使“老树开新花”,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他还提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潜力来自扩大内需。“十三五”期间,云南投资需求在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较长一段时期内投资仍然是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云南的特有情况在“十三五”规划中,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另一件与推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相关联的事儿。9月7日,云南跨越式发展专题培训班开班式暨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李纪恒为参加首期专题培训班学习的各州市、县区市和省级部门负责人作了第一场辅导报告。他直言,在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大考”,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理解、不到位。大家要从资源依赖、政府依赖和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从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得失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应大势、顺势而为,因地制宜、脚踏实地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云南日报记者 刘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