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玩穿越 追溯到1亿年前
云南,以其神秘的文化和秀丽的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古老的文化让外来者惊叹连连。近日,又有一处堪称“新石器时代螺蛳湾”的遗址在云南通海被发现。
作为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云南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但史料记载的内容寥寥无几、语焉不详,不过幸好不少的古代遗迹得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人类最古老的先祖——元谋人,沉埋地底两亿年的恐龙化石群……云南的种种神秘之处不断地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人涌向这方神奇的土地。今天,跟着新闻君到云南各地区探秘吧,保准你了解了云南的这些神秘后,会更加为之着迷。
元谋姜驿恐龙化石——云南的“侏罗纪公园”
姜驿恐龙化石点位于元谋县姜驿乡,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已知分布面积最大、恐龙化石埋藏最丰富的地点。出土的恐龙化石分属侏罗纪早、中、晚3个时期。
昭阳区古生物化石群——人类的起源
昭阳区古生物化石群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群,位于昭阳区太平办事处水塘坝社区,为当地村民在采掘褐煤时无意中发现。201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宾州大学,对该古生物化石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采掘,出土了象、貘、犀牛、鹿、河猪等大量草食类、肉食类、水禽类、啮齿类、鱼类的化石,特别是发掘出了世界上少有的古猿头骨化石,从而填补了亚洲大陆南部600万年前后动物进化时间上的一个“缺环”,也将对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云南元谋猿人——中国远古的人类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元谋人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云南高原是人类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专家测定,元谋人距今约有为170万年的历史。
通海贝丘遗址——云南新石器时代螺蛳湾
通海贝丘遗址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丘遗址包含有大量螺蛳壳堆积的遗址,是目前滇池区域及三湖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构建滇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耿马石佛洞遗址——世界罕见的史前文明
石佛洞位于耿马县四排山乡勐省村,地处澜沧江支流小黑江边的悬崖上,是一处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遗址的文化堆积共14层,其中有12层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虽然遗迹相对简单,但洞穴里又建房屋的情况,在国内仅见、世界罕见。该遗址是中华民族先民3000年前就在澜沧江流域创造了发达的史前文明的直接证据,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富源大河遗址——仅有的莫斯特文化特征遗址
富源大河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文化——莫斯特文化特征的遗址。这里出土了距今4万年前的2000多件石制品,其中的盘状石核、三角形尖状器、凹缺器、圆盘状刮削器、锯齿状刮削器等,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典型器物如出一辙。
剑川海门口遗址——中国最大的水滨“干栏式”建筑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位于云南省剑川县甸南镇海门口村,在剑湖出水口南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海门口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空白。
天子庙战国滇墓——昆明古滇王国
天子庙贝丘遗址位于昆明市西山区苏家村,在天子庙战国滇墓中,共发掘竖穴土坑墓85座,经科学测定,有两座属战国中期,12座属战国晚期,另外的30座属西汉早期。它的发现填补了滇文化遗址的空白,对于滇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抚仙湖水下遗址——云南的亚特兰蒂斯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 ,位于云南玉溪。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的一个惊人发现,让抚仙湖显得更加疑云重重。他发现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筑遗迹,遗迹的规模之大令人称奇,这就是著名的抚仙湖遗址。据初步考证,这座古城大致存在于2000年前,极有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
大理银梭岛贝丘遗址——5000年前的大理国
大理银梭岛贝丘遗址是我省首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贝丘遗址。考古发掘获取了14000余件小件器物,另外还清理出石墙、柱洞、灰坑、火堆、水沟、墓葬等遗迹。经碳十四测年,银梭岛贝丘遗址的年代跨度较大,最早距今5000年,最晚至公元前后。
大理羊苴咩城遗址——历时近500年的国都
大理羊苴咩城遗址作为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历时近500年,其间人类活动一直比较密集和频繁。但是,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少,发掘清理出的大量城址遗迹、房屋、水井、石坑等建筑构件以及道路、石墙、古河岸等遗迹,反映出当时一个壮丽的城市建设规模。
南诏太和城遗址——西南第一王国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历时40年。太和城是南诏政权建立的第一座都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语
近年来,云南在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丰硕,从1亿8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发掘到南诏国古都遗址,多项考古发现均填补了中国考古方面的多项空白。新中国成立至今,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成绩显著,为云南乃至中国考古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