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辐射中心
大有可为、优势凸显—— 合作成果丰 期待新突破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
拓平台 深化推广合作成果
“云南的农业、农业科技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各国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互补性,在很多方面还有先进性,合作发展的空间巨大。”这是云南与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合作的基础所在。基于此,2008年3月,在中国农业部、佩罗基金和云南省科技厅等的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导,联合柬埔寨农业研究和发展研究院、老挝国家农业和林业研究院、缅甸联邦国家农林牧渔科学院、泰王国农业合作部农业司和越南农业科学院,在昆明成立了旨在加强跨境农业科技创新、利用、交流、合作,支撑粮食安全,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并引领次区域农业未来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
7年过去了,合作组不断成长壮大。如今合作组是亚行GMS农业支持核心计划的合作伙伴,形成了较稳定的工作机制,标志着与东盟的农业科技合作从单边发展到了多边合作的阶段。依托合作组成立的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拥有36家成员单位,成为云南农业走出去的主力军,这也使得云南逐渐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农业科技辐射中心。
不断探索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的模式,是云南省农科院持之以恒做的事。借鉴GMS合作组的成功经验,云南省农科院在2014年主导成立了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开启了与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继续深化和推广合作成果,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热带农科院及相关省份农业科研机构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发挥云南优势,使合作组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中国—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主导合作机制、平台……”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表示。
当“十三五”启幕,有着明晰思路、务实措施的合作,步伐必将更稳健。
扬优势 粮经科技增添亮色
在合作组平台支撑下,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迎来了农业科技的“升级”版合作,效果突出,亮点频现。例如,云南有优势和特色的杂交稻、杂交玉米在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试种示范成功并逐步推广,优质专用大小麦品种及栽培技术在越南研究应用,云南帮助老挝完成北部农业发展规划,参与在老挝、柬埔寨等国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多次举办针对周边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生态建设培训等等。
还是以数据说话:7年来,通过合作组平台六国交换品种264个,筛选试验品种48个,示范适宜品种34个,示范面积近6500公顷,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户9209人次。适宜品种中,陆稻平均增产31.1%,大豆11.1%,甘蔗33.3%,马铃薯10.5%;最高增产陆稻达到146.8%,大豆最高增产达105.3%,甘蔗增产达49%。2011年成立的植保工作组,对次区域发生的农业重要有害生物和入侵生物开展联合考察11次,提交了各国重要农业病虫草害名录……这些次区域植保中主要问题和防治经验的交流合作,提高了次区域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水平。
此外,通过科企合作,云南农业科技合作有了质的提升。以云南省农科院与云南物产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由双方援建的老挝北部农林技术示范中心已建成集良种繁育,良种和新技术示范培训,良种和新技术推广三种功能为一体的中老农业合作基地;与越南科技公司合作在越南北方建立了10多公顷的基地进行马铃薯的种薯育种筛选,生产种薯5000多吨,出口累计4000多吨;与金瑞种业公司合作在越南开展水稻示范试验种植,“云光14号”在越南的推广面积超过13万公顷;与云南新犁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柬埔寨建立了云南-暹粒友好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社会效益良好,获得柬埔寨暹粒省政府奖。
显成效 交流合作任重道远
“运行7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能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建设中国—东盟以及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平台具有借鉴意义。”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许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第七届理事会暨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合作组的重要作用。
合作组的成立运行,不仅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增进了睦邻友好,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培养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人才,提升了云南在次区域国家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建立了双方农业种质资源交换的合法机制,奠定了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农业技术推广枢纽的良好基础。
合作实践中,合作组首次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成立陆稻、大豆、甘蔗、马铃薯、植保和社会农业经济6个专业工作组,开展了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次区域多边跨境合作的先导和典范,云南农业科技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GMS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柬埔寨王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Ty Channa、柬埔寨王国农林渔业部稻作司司长Ngin Chhay、缅甸联邦农业水利部推广司司长U Kyaw Win、缅甸农业大学校长Tint Htut都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训学员或者会议重要代表,并在来滇培训后得到提升。
“进一步发展缅甸的农业生产,云南的品种技术必不可少。”缅甸农林牧渔科学院院长Myint Thein博士认为。柬埔寨农业研究和发展研究院院长Ouk Makara明确表示,要与云南省农科院加强大豆方面的合作。越南农业科学院院长Nguyen Van Bo认为,与云南开展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合作是解决越南种薯生产问题的最佳途径。“老挝农业没必要到处合作,就与云南合作、利用好云南的品种技术就足够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前总领事给予了充分信任。
得到各方好评,承载合作期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期待迎来新的突破。
本报记者 陈云芬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