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余斌教授著作研讨会
云南省作协主席黄尧发言
野
葫芦引
参会人员合影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孙瑞婷 11月5日,为庆祝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7周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余斌教授著作《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研讨会。
云南省作协主席黄尧,云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文艺评论家张运贵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老教授协会会长杨文泽教授,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文学院校友缪开和,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家程地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院长于坚,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朱曦,离退休处党委书记张健等人出席了研讨会。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文学院院长胡彦教授主持。
“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温暖的事数不胜数。”《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作者、文学院教授余斌感言,他对学校、学院给予的支持、关心表示了衷心感谢。余斌教授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神话,给云南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云南也成就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试图再现西南联大时期的教育与生活,重现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事件”。
黄尧主席认为《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贴近西南联大的记忆和历史,传承西南联大文学传统,并且对昆明地方文化与西南联大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成为每一个师大学子的必读书,也希望学校、学院向学生推荐这样的好书。黄尧主席用“诚实”、“亲切”、“低调”来形容余斌教授的为人,肯定其踏实的写作态度和谦逊的学者风范。他呼吁当今的作家以及未来可能成为作家的学子在如今这个充满“浮”与“躁”的社会,认认真真读书,不要把自己架空起来、闭门造车,而是走进生活、关心社会。
张运贵教授从为人、为文、为学、为著四个维度呈现自己的“余斌印象”,高度赞誉余斌教授“为人,淡泊低调、处世荣辱不惊”,“为文,文体新颖、行文辩证”,“为学,踏实严谨、力求精准”,“为著,强调历史、知识、文学性的有机统一”。
杨文泽教授说:“通过阅读余斌教授的作品,感受了到大师们可敬可亲、跃然纸上的鲜活个性,也拉近了我与那些如丰碑一般有着威严外表的大师们的距离。”
于坚教授提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南联大在影响着云南的同时,也被云南的水土滋养着。在他看来,余斌教授的这本著作与昆明水土相连,再现了西南联大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大师们的教学方法和生活态度,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代表了迄今为止云南师大在西南联大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胡彦教授认为,他相信在众多研究西南联大的著作中,这部作品必将传世。
研讨会上,书法家程地超,著名评论家蔡毅、朱霄华,文学院叶向东教授、陈慧副教授、李直飞博士从不同角度对余斌教授著作进行了品评,结合余斌教授早年对西部文学进行文学地理学研究,创办《当代文艺思潮》从而引领中国文艺批评潮流的经历,梳理了余斌教授的学术思想脉络和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在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文体价值等方面揭示了余斌教授这本著作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及西南联大研究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最后,黄尧主席受当年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公子宗璞先生之托,向文学院、学校图书馆赠送其描述西南联大往事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