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团部分代表为精准扶贫献策 强基兴业“断穷根”

09.03.2015  18:17

本报记者张凤云

在3月7日的团组开放日活动中,云南团的部分代表们围绕着精准扶贫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来自贫困地区的人大代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熊元德认为,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地方没有能力配套和投入,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很长,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的落后状态,他建议对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的基础设施转移支付实行零配套政策,以减轻这些地区的发展负担。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杨福生代表也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大边境边疆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在综合交通、水利设施等方面给予项目倾斜。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代表也特别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的重要性。他还介绍了云南产业扶贫的经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我们采取了能种什么就种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鲁甸地震灾区的扶贫,我们就主要发展花椒,每亩花椒纯收入好的能达到六七千块,中等的四五千块,比种一般的玉米高多了。滇西片区最遥远的独龙江种草果,每亩收入也有四五千块。这些有特色的产业,有特色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

李纪恒还表示,为了切断贫困的根,防止代际相传,云南还主要在教育方面下功夫,包括保障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加强职业教育等。李纪恒认为,学好一门手艺,扶贫脱困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