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云南:保护生态环境 践行绿色发展
石林小密枝辣椒 生态农业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中药材种植
云南天蓝、水清、山绿、生物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空气质量优良,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省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转方式 产业兴可持续
近几年,我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绿色”成为“走出去”的法宝。与此同时,我省同样面临着与国内其他省市一样的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省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生态发展之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澄江县已经成为蓝莓生产基地,“临水而缺水”“临水如何保护水”等问题被一一破解,成为我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模本。云南万家欢集团澄江蓝莓庄园工作人员代梅芳告诉记者,澄江高西社区农业节水减排试点以前,每天在地里负责浇水的工人就要五六人,粗放的用水也不利于蓝莓品质。现在,采用精准灌溉,不仅节约了用水量,还使人工成本大大减少,在旱季一个人就能管理所有土地,蓝莓挂果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口感浓郁。通过试点项目,实现了当地农民增收减负、企业增收增效、政府节水减排等效益,项目区内每年农灌节水38万立方米,节水率达49.9%,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156.8吨,减少污染物入抚仙湖12.2吨。
冬虫夏草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特产。高强度的野外采集不仅使冬虫夏草的天然分布区越来越狭窄,而且对产区的自然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迪庆州明令禁止在草原采集冬虫夏草的虫蛹,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把草地保护及利用与农牧民的需要相结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使当地草原生态明显改善的同时,牧民收入也未受到影响。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几年,我省开展了高原湖泊农业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和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高原湖泊,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开展高原湖泊农业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与此同时,2008年紧急启动薇甘菊防控工作以来,我省通过在德宏等薇甘菊集中爆发、严重危害地区,举办综合防治示范样板,进行集中灭除,采用清除和阻断的措施,阻截薇甘菊的扩散、蔓延。目前,薇甘菊发生区域由7个州(市)压缩到3个州(市);农田地发生率由防控前年增长114.08%变成现在年减少14.3%;挽回甘蔗、香蕉、柠檬、咖啡、茶叶等各类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6565.24万元,减少生态经济损失11.9亿元。
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保护好云南独特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创造良好的空间,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